第57部分(第2/4 页)
不管如何,决不能让杨凌再归于西军,否则,西军便真的要有一些向着五代时期藩镇那个方向发展下去了。
赵佶深思之后便是对着梁师成道:“传朕的旨意,得此涿易,实乃大宋之喜,童贯,种师道均有统筹之功劳,童贯依旧领河北河东宣抚使之职,老种为都统制,待燕京克复,军中事宜,二者协商而定,待燕京克复,朕自然论功行赏。”
“杨凌劳苦功高,孤军北上,涿易二州盖系其苦战,更兼招降常胜军,常胜军乃逆辽封号,不可复用,朕赐‘神策军’为其番,由杨凌统之,原常胜军兵马可择精锐以充。”
神策军,唐朝后期北衙禁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
唐末之后之所以有五代十国的动乱,正是因为黄巢起义将神策军实力大打折扣,最后又被各大藩镇轮番削弱,大唐皇室无兵可用,才有天下动乱,神策军番号从此不再。
可以说这等建制,就是极大的重视,王黼蔡攸面面相觑,谁都看得出来,杨凌自成一军,便是为了在老种相公与童宣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的效果,而杨凌不属于童贯一派,不属于老种一派,北伐也少不得此子出力,官家钦赐神策军,将来还不是为朝廷所用。
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官家喜闻乐见的局面,梁师成倒是给官家献了好一个计策。
ps:白天六点多一点就要起床出去练车学驾照,一直到晚上吃饭后才有时间码字,这鬼天气弄得状态都下滑了,感觉写得不好,好不容易在十二点之前码完三更,写得满头大汗,真的是把长征的精神都拿出来了,没有收藏本书的朋友收藏一下,还有推荐票的扔过来,安慰安慰俺这颗受伤的心吧,真心累啊。
第一百四十三章 风云动(十)
“圣明不过官家!”几人还能说什么,宋徽宗赵佶,可以说是赵宋百年以来君权最为集中的国家,大宋国策本来就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可是为什么赵佶能将蔡京,童贯,等老奸巨猾之辈玩得团团转,可见其聪慧与强大的政治手腕。
赵佶的民间印象大多是因为《水浒传》成为家喻户晓的皇帝,因为靖康之耻实在是汉家民族莫大的耻辱,所以有些贬低丑化宋朝,所以作为北宋实际上的末代君主,宋徽宗的形象非常弱智,被认为是玩完了江山的腐朽封建统治者。作为一个皇帝,没有秦皇汉武的雄霸之气,也不体恤民情,却热衷于小资情调的书画艺术,并豢养了一大圈贪官污吏,弄得民不聊生,终于造成了一场亡国灭种的大祸。
宋朝的定位是“积弱积贫,民不聊生”,事实上,这种定位有很大的偏差,宋朝既不积弱,更不积贫。相反宋朝堪称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其创造的文明成果远非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时代所能相提并论,即便是被捧上了天的现代西方文明,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了宋朝的许多组织方式和先进思想。
欧洲的文艺复兴正是在一些旅行者对东方的中国如天堂般的描述后,其实只是蒙古剧烈破坏后的宋朝的残渣,(但是比之漫长的中世纪摧残后的欧洲仍然不愧为天堂)开始走向全新的道路。当时的宋朝,不仅仅是简单的富裕,而且达到了一种全面富裕的状态(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提的共同富裕),最有名的评价莫过于“走卒类士服,农夫跺丝履”。
宋朝的财政收入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工商业,只有少部分来自于农业,这令现代以农业国自居的中国人惭愧得不敢提起。首先我们中国的国土位置有一个绝大的先天缺陷,就是直面广阔的蒙古草原,中间并没有大山大河的阻隔,这在骑兵称雄的时代是致命的,所幸我们的祖先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才多次阻挡了游牧民族南下,并且由汉武帝、唐太宗等伟大的君王分别击败了匈奴和突厥。
然而,在经历了五代十国之乱后。宋朝接手的国土更加剧了这个缺陷,燕云十六州等地被强大的契丹国占据,游牧民族可以从此处直接突入中原。不过大家要注意到一个问题,强大如契丹,占据了这么有利的战略地形,却从来没有真正突入过宋朝的腹地?
而大宋朝输送“岁币”求和之事也有待考量,拿著名的澶渊之盟来说,宋朝每年向契丹送出30万两,但是30万对于年财政收入近亿的宋朝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也远远不及募兵制的宋军认认真真打一仗的3000万军费,而这一战的结果实际上是宋朝取走了契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瀛、莫二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