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1/4 页)
仆妇们又连夜将衣物、被褥处理了一番,刘嬷嬷、云珠与碧珠仔细检查过后才装入箱中。
一切准备妥当,次日天一亮就将两个大箱子装到马车上,运送至范府。
东西收集上来了,捐到哪儿、怎么捐,范太太都想好了。女眷们自然是不能亲临现场去把这些东西送给难民与灾民,就由各府派来的小厮跟着范府的管事去行事。
待到傍晚,王府派出去的小厮回来了,如实向王妃段玉苒禀报了今日的捐献之事。
段玉苒听完后连连点头,那些捐献的衣物与被褥都送到了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中,她也就放心了。
几位大学士夫人和国子监祭酒夫人的义举很快传遍了京城,引进百姓们的热议与赞美!也不知是从哪儿听到的消息,连硕王妃参与了捐献的事也被人知道了!
本来硕王府的粥铺里粥就因浓稠而被人感恩赞美过,现在硕王妃又捐了衣物与被褥,就更引起好感一片!
段玉苒知道后并没有感到很高兴,却也没有多少担心,毕竟赞美最多的还是范太太。
正如范太太所料,她们开了个头儿之后,京中几户高门和世家纷纷行动起来,也开始捐献衣物和被褥。
此事被皇帝知道后非常高兴,下旨给所有在这场小雪灾后施粥的府上发一面“善”字匾!匾上的“善”字是皇帝亲笔所题!
别小看这块匾,这可是皇帝御赐之物!别说皇帝赐你块木头匾,就是给你一块河边捡来的石头,那都是“圣物”!
不但如此,皇帝还让卢贵妃在宫中设宴犒赏参与善行的夫人们!
段玉苒暗笑:皇帝真是个抠门儿的皇帝啊!
**
吴掌柜和吴娘子都是办实事的人,眼光也很好!很快就在云罗街找到了一间面积虽不大、位置却很不错的铺面!
这间铺子位于街角,是二层楼的铺面。但正因为是在守着街口,所以面积狭窄。
段玉苒觉得卖绣品和脂米分倒也不需要多大的铺面。针线娘和绣娘接活后可以在宅子里做,然后再拿到铺子里去交给客人,没必要吃住、做工都在铺子里。
与吴娘子商议过后,段玉苒就拍板将这个铺面租下来!租金没有动用王府公中的银钱,而是段玉苒从自己嫁妆的压箱钱里出了。不是说当作自己的嫁妆吗?自然得自己掏钱了!
卢贵妃奉皇帝之命设宴犒赏行善的夫人们,段玉苒想躲也躲不了,便大大方方进宫去了。
宴会上,各位夫人表面上都是客客气气、笑容满面的打着招呼,段玉苒也是如此。就连看到那位如愿以偿为儿子娶了卢安伯府小姐的东盛郡王妃时,她都是笑米米的,仿佛没看到东盛郡王妃脸上僵硬的假笑!
宴上,卢贵妃敬了众夫人三杯酒,众夫人不敢推辞都一饮而尽,段玉苒也品尝了一下宫中的贡品佳酿,觉得味道还不错。
犒赏宴只进行了一个时辰左右就散了,众夫人出宫乘自家马车回府。
段玉苒不擅饮酒,也不喜饮酒,但三杯佳酿也不至于让她醉了,只是耳朵和脸颊有些发热而已。
马车离开宫门行驶一段路后,在段玉苒昏昏欲睡时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车内的云珠微拨开厚布帘问车夫。
“回王妃、云珠姑娘,是有支送嫁的队伍从对面过来了,咱们是否避让?”车夫恭敬地问道。
段玉苒已经醒了过来,听说是送嫁的队伍便笑道:“别耽误了人家的良辰吉时,让让吧。”
车夫应了一声,牵着马避让到路旁。
在车里坐了一会儿,段玉苒又感到奇怪。这送嫁怎么没有吹吹打打啊?
道路两旁同样给嫁妆队伍避让的百姓也好奇的议论纷纷,段玉苒将车窗扇板拉开,用手指挑开帘子向外看。
寒冷的空气窜进来,令段玉苒脸上的燥热减轻不少,人也更清醒了些。
“这是谁家成亲啊?怎么不见新郎,倒是新娘子的哥哥在前骑着高头大马开路的?”有百姓低声议论道。
“就是!更奇怪的是嫁妆咋还走到新娘子花轿的前头了?”
新娘子的嫁妆通常是跟在花轿后面,若是嫁妆抬数多的话,还有十里红妆一说!常有人描述十里红妆的壮观,是第一抬已经进了新郎家,最后一抬还没出娘家门!要是让嫁妆在前,新娘子得什么时候才能进新郎家的门啊!
段玉苒向外看了看,抬着嫁妆箱子、穿着红褂的挑夫们两人一组的从眼前经过,向后望去看不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