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1/4 页)
“……”魏东怔了一下,在接触到主子不耐的视线后连忙垂首拱手,“是!”
**
老姚氏成功的在三房里安插了一个“自己人”,这两日得意的她也不病得起不来了、吃东西也香了,甚至跟来探望自己的两个亲孙女还有说有笑起来。
相比起太夫人的如意,大房那边却焦灼不安!
碧珠从吴娘子那里得知卢贵妃也惦记着齐远侯继室的位置、欲把自己的侄女许给齐远侯的事后,回到玉春堂便告诉了三太太!
三太太赶紧派人去请大太太过来,让碧珠当着大太太和温氏的面把吴娘子的话又学了一遍!
大太太得了这个消息,自然是焦急万分,向三太太道谢后就急匆匆的回去了!
听说五小姐段玉芹的婚事已经快要定下来,是回京述职的岳安府张知府家中的嫡次子。以段玉芹庶女的出身能嫁给知府的嫡次子,已经是嫁得不错了!只是谁也没想到本以为会几年后才回来的齐远侯,突然回来了!
不过,这都是大房该去操心的事,怀着身孕的三太太帮不上什么忙。
“这天气渐渐凉了,也不知道苒姐儿带去的衣服中可有厚的。”三太太想到女儿,又开始忧心难过起来,“庵中清苦,吃食也是清淡,只怕苒姐儿回来都得瘦得不成样子了。”
袁妈妈正好端着安胎的药汤进来,听到三太太又念叨四小姐,不禁叹气道:“我的好太太,四小姐也不过是陪老姨娘住上几日就回来了。看您说得,好像四小姐要在那庵里住很久似的。”
三太太讪然地一笑,“我这不是担心苒姐儿嘛。”
袁妈妈服侍三太太喝了安胎药,又端了蜜饯过来道:“四小姐走得也是个时候。不然齐远侯回来,又有了卢贵妃这档子事儿,大房少不得着急之下又惦记上咱们四小姐了!”
三太太拈了一颗蜜饯放进嘴里,皱眉道:“应该不会吧?大太太她……”
“太太您是心善,总愿意把人往好了想。可这人心最是难测!”袁妈妈叹道。
三太太点点头,转而又问起另一个人,“唐氏怎么样?她可有什么动静?”
三老爷答应太夫人纳唐氏为妾,但唐氏必须签身契放在三太太手里!
太夫人也不犹豫,派人将唐氏的身契给三太太送了过来!反正唐氏想在三房立足,总得依靠她!
拿到唐氏的身契,三老爷就命人将唐氏又关回后罩房的杂间里!
“那是个胆小的,被咱们四小姐那么一吓,现在是什么鬼心思也不敢动了。”袁妈妈掩口笑道,“昨儿和今儿看着还算老实。”
“那就好。”三太太松了一口气,可随后又有些不忍地道,“只是对她作那样的安排,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要不,就将她安置在那儿两三年,然后……”
“哎哟,我的好太太!您真是吃一百颗豆儿不嫌腥!”袁妈妈赶紧阻止三太太大发善心,“唐氏的事还是听四小姐的吧!四小姐说得对,再一、再二,您难保她安逸了就再三的生出贪念来!必须把她扼杀在……扼杀在什么篮子里!”
段玉苒的原话,袁妈妈学不会,反正意思对就是了!
晚上三老爷回来,偷偷跟三太太说:“都安排完了,明天直接将人送去就行。先不让老太太知道,等她知道后,人也落发出家了,回不来了!”
三太太见丈夫已经安排妥当,自己再说什么也是不妥,便也只能接受了丈夫与女儿对唐氏未来的安排!
齐远侯的归来就像一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连太夫人的心思也暂时转向了齐远侯那边,自然忽略了三房!
段玉苒离开忠勇伯府的第三天上午,伯府角门处停了一辆简单的青布马车,两名婆子和一名年轻女子上去后驶离。
与此同时,齐远侯魏辰阳也在路上!去天慈庵的路上!
**
天慈庵距离京城只有十二三里路的距离,是第三代忠勇伯的正室夫人捐建。当时建这座庵寺时,是依照明慈庵的格局所建,建成后便也起了个与明慈庵相近的名字——天慈庵,并与明慈庵一样是二僧寺,只在初一、十五开山门接受信众供奉香火。
因为是忠勇伯府出钱建的庵寺、又年年定时添香油钱,所以这天慈庵倒像是忠勇伯府半个家庙了。数十年间,也有几位太太和姨娘进来清修。
段玉苒自愿到天慈庵来清修,一是为了让太夫人不再折腾、二是麻痹太夫人,好让父亲能顺利将唐氏送走!
说到留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