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 页)
听到这里,周健长出了一口气道:“现在大军还缺乏三千件棉衣,有了洪洞县支援的棉布,应该是足够了。但是百姓方面,过冬棉衣的缺口数量还是很大,还请李镇守想想办法,尽最大的能力弄一批棉布。”
李自成点了点头道:“周副司长,洪洞县的棉衣这一次你就全部带走,我在写一封军令,你拿着去赵城县看一看。赵城县乡绅叛乱很多,赵城的袁宗第清剿了很多乡绅,他那里应该还有一部分棉布。”
“至于剩下的数量,你容我想想办法,毕竟洪洞县好不容易安稳下来,我也不好再次妄动刀兵,干出抄家灭族的事情。最重要的原因是反对我们的士绅已经被抄家灭族,按照刘将军的命令,愿意配合我们的士绅,我也不好逼迫过甚。”
周健听了李自成这番话,知道李自成没有推诿,况且得到了洪洞县这批棉布,士兵的棉衣已经有了着落,周建的任务也总算了完成了。
他在洪洞县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一大早就随同李自成麾下一个哨士兵押送棉布回到了霍州城。(未完待续。。)
第三十六章冷泉口一
冷泉口又叫灵石口,位于灵石县北三十里处,冷泉口地处太原盆地南部,扼山西南北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山西境内兵家必争之地。
沿着汾水北上三十里就是冷泉口,过了冷泉口,就进入了太原盆地的南部,再向北走三十里,就是介休县城。只要占据了冷泉口,对于刘宣来说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进可北上攻占太原,退可南下退守霍州。刘宣之所以能占据这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占了山西境内武备松弛的便宜。
今年六月份,王嘉胤渡过黄河之后,按照他与刘宣的协议,王部北上太原盆地,刘宣南下平阳府。这处冷泉口最早被王嘉胤攻克,后来刘宣进入灵石县境内时,王嘉胤一部完整的将这处关口移交到刘宣手中。
刘宣并不是不认识多少字的王嘉胤,对于这座山西重要的关口毫无认识。就在张虎成刚刚接手这座关口之际,就马上派出一哨人马封锁了这座关口。
等灵石县的兵力稍有富余,张虎成就派出麾下最精干的的哨长路恭带兵增援冷泉口,彻底堵死了这处关卡。
路恭这个哨长的资历并不算很深,他在攻打延安府的战斗中才被张虎成火线提拔上来,顶替的优柔寡断的白富贵。但是此人能临危受命被提拔为哨长,毫无疑问是一个精明强干之人。
路恭带兵到达冷泉口之后,马上翻修了寨墙等防御设施。还从新修筑了一座小小的水寨,用来阻拦经常靠着汾水偷渡过来的小股探哨。
就在刘宣下达坚壁清野军令后的十多天,三边总督杨鹤的大军终于姗姗来迟。杨鹤的总督行辕直接驻扎在孝义。而大军的先锋张鸿功部已经到达了冷泉口。
张鸿功身为山西镇总兵,麾下的兵额超过六万,但是因为官军吃空饷的劣俗,真正的兵员只有四成。其中大部分都是望风而逃的军户,真正能够打仗的精兵只有大约一万五千人。这一万五千人除了留守一部分兵力守卫边墙外,剩下的一部分归属下面的副将、参将、游击、守备统带,而张鸿功的总兵标营。只有三千兵马,其中千余人为精锐的披甲家丁。
张鸿功所部大约有三千余人,大部分都是精锐的骑兵。这一次杨鹤大军进入山西。因为对山西的地理比较熟悉,所以充当先锋的正是山西镇的总兵张鸿功。
张鸿功、满贵所部本来归属宣大总督王象乾统带,而王象乾的能力威望也远远超过最近被崇祯皇帝委任的晋陕总督杨鹤。
王象乾在庆隆五年高中进士,在朝为官快有六十载。是资格最老的五朝老臣。他虽然没有成为阁老官居一品。但是在边关担任帅臣已经超过三十年。他在边军中的威望,几乎算是当朝的第一人。
边军中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无数的将校这三十年来受过王象乾的恩惠,本来他才是最佳的挂帅人选。
但是王象乾今年已经八十五岁,身子骨早已经不行了,在刘宣原来的历史上,再过四个月,王象乾就会老死在任上。
正是因为王象乾年老。剿匪的大帅才轮到三边总督杨鹤。为了让杨鹤不受限制,崇祯皇帝特意委任他为左都御史、加兵部尚书衔。总督晋陕二省民政军务,全权指挥三边、宣大的精锐边军。
明朝开国以来,对待臣子的制衡之术几乎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文臣、武将、宦官、厂卫、士绅、藩王都是互相制衡。无论是文官督师还是武将总兵,实际上并没有一手遮天的权力。
这一次为了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