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趁着对方不注意,苏听风一度轻飘飘地从屋顶上跳了下来,落在了扔下的米袋边上,仔细看了一下他们扔下的东西。
一袋子的米面大概不足一斗,最多七八升,还连带了油盐的重量。不过绝对考虑周详,都是百姓过日子最实用的东西。米袋子上没什么花样,就是普通的麻布袋上写了个“黄”字。
苏听风略一思索,就知晓了薄情宫的意思。
这“黄”字,是点名了杨家少奶奶黄芸所赠。薄情宫这是在□裸地收买人心,偏偏她们也不以薄情宫的名义,只以黄芸的名义。以薄情宫的名义,这就是个盗窃案件,官府追究起来毫无压力,然而以杨少奶奶的名义,那本来就是她的嫁妆,官府要是出头,就是知府伙同杨家来谋财害命,知府难免束手束脚。
但是连酒楼的小二都知道这事儿是薄情宫做下的,这房间百姓,又焉能不知道这是来自什么人的接济?
一个多将近两个时辰,两架马车好歹也送了几百户人家米面。光从房屋的外形上来说,几个女子送到的民家多数比较破旧简陋。也有人在屋内就听到了马车哐当的声音,急忙出来的时候却只能看到一个背影。
苏听风亲眼看见有人在门口瞅到那米面,惊了一惊,然后看清了是什么东西,虽然有几分犹豫,但往往只是稍微一犹疑,就抱走了麻袋。
这么几百袋子的米面发下来,怕不要几十两银子。这银子花出去,要想追回来可就难了,若执意要追,怕不会惹得民众闹事才怪。
杨家这个亏,是吃定了。
苏听风越想越觉得薄情宫的所作所为意味深长,引人思考。
经营势力,收买人心,事事做到师出有名……景白梦这是想干什么?如果只是要替被辜负的可怜女子出一口气,何至于做得这样滴水不漏?
这个念头却只是在苏听风脑中一闪而过。
米面发送得差不多,沉重的马车顿时显得轻盈起来,速度也快了许多,转眼就驶向了晋州城东门。
此时日头已经在缓缓升起,城门口也已经敞开了去,有守城军士站岗。苏听风不欲青天白日从城墙上飞檐走壁,便顺着一处滑下了屋檐,收起那色调古怪的外披,拉下黑色兜帽,若无其事地出了城。
到了城外之后,他再次辍上了薄情宫一行。这回他换了外层的披挂,换成了叶子纹的。薄情宫的马车在官道上走,他就在一旁的山陵上的矮林子里跟着。
斗篷的效果很好,更换也轻松。稍微远一点的人,都很难分辨出苏听风与身边松柏冬青的区别。
就这样走了一段之后,马车转了山道。
几个女子刚刚松了一口气,身后的道路上却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姑姑与其中不知道叫苏荷还是小凉的少女对望一眼,然后喊了一声:“速走!”猛然用力挥了一下马鞭。
35卷一廿九出手相救
然而车马终究不如单骑来得灵敏快捷。姑姑纵然欲躲;但是也要看追兵的速度肯不肯让。
眼看马蹄声越来越近;而树林间也隐约能看见那些军士带着灰暗金属色的帽盔,姑姑当机立断;说道:“分开两路——我们燕门镇见。”
然后奔驰在前的马车就加快了速度;进入了一条岔道。
跟随在后的马车上的少女应了一声,随后就选择了另一条岔道。
这一分道而行;果然引得追兵在岔路停了马蹄,犹豫了半晌,决定分兵追击的人;又耗费了些许时间。
苏听风看清了追兵的分配,稍一犹豫;就决定跟了后一辆马车。
那“姑姑”看上去就十分机警沉稳,想来对付一下追兵没什么大问题。反而是后面的两个小少女之中,他之前遇到的那个虽然也算聪明灵慧,但多少有些天真不识机关,此时情况凑巧,苏听风有心在遇上机会的时候施恩一把,打听出薄情宫和景白梦的所在。
晋州城的追兵虽然延误了一些时间,但是轻骑一行毕竟还是轻快胜过马车,尤其是在崎岖的山林小道上。
随着时间过去,追兵距离少女已经是越来越近了。
苏听风已经随时准备着出手相救,却不料突然之间,马车失控着自坡道上倒滑而下,直接冲着追兵们撞了过来。
因不是什么名山峻岭,所以这山道并不惊险,马车的速度也不是很快。只是追兵们实在距离太近,马匹又在全力奔跑,所以要躲闪已经来不及。
为首的军士反应极快,硬生生地控着马像旁边横越了一大步,连人带马倒在了一旁枯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