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
苏叶在吃晚饭的时候顺手调到了《岭南晚间新闻》,果然头条便是——小女孩横死街头。
电视中的主持人说道:“经过警方调查,法医的初步鉴定结果已经出来,排除他杀可能性,小女孩死于急症。”
然后画面一转,记者采访了那个发现尸体的环卫女工:“你是怎么发现她的呢?”
环卫女工有点紧张:“唔……这个小女孩前几天就已经在那里了,那时她还能动,唔……我问她要不要到收容所去,她却死死的摇头,然后今天傍晚我扫地的时候闻到了一股腐烂的味道,循着味道一看小女孩,整个皮肤已经呈现出斑点了。”
画面再一转变成记者:“我在警方处了解到,这个小女孩是在收容所里面走失的人口,具体原因警方正在调查中!”
主持人义正言辞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惨剧发生,是不是社会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在这里,我要呼吁有关部门重视起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不要让悲剧重演了!”
电视屏幕的画面一黑,苏叶已经把电视关掉了,他叹了口气,感觉口中索然无味,匆匆吃完饭,他便坐到电脑机前,打开文档,他要为这个小女孩写一个故事……
。。。。。。。。。。。。。。。。。。。。。。。。。。。。。。。。。。。。。。。。。。。。。。。。。。。。。。。。。。。。。。。。。。。。。。。。。。。。。。
六月三号,新的一期《人民公报》出炉。
“老板,照旧一份《人民公报》!”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唐装老人朝报刊亭里面的老板招了招手。
“好啊薛老,给!”老板接过钱,递给老者一份《人民公报》。
薛老夹着报纸回到家中,坐在沙发前戴上老花眼镜,慢慢悠悠的翻开了《人民公报》。
轰动一时的小女孩猝死街头一事的热潮还没褪去,第一页的板块头条仍是这件事的后续报道,薛老粗略看了两眼,便翻了过去,这些评论可以说是没点实质作用,就是一群专家在分析,在呼吁政府重视,还提了些意见,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所谓的建议只是纸上谈兵,毫无实质作用。
翻到了第二页的故事板块,薛老眼前一亮,上面是一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林夕。
“天冷极了,雪纷飞着,夜幕已经降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晚——除夕年夜。在这又冷又黑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的大拖鞋——那么地,一向是她妈妈一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抢走了。他说,将来他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可以拿它当摇篮……”
薛老的文学素养很高,从这开头里面他能看出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用极其简洁的话语就将当时的环境,时间,天气,以及小女孩的状况给刻画出来,让人一目了然,虽然措辞用语间不及那些大文豪,但是要清楚这是童话,需要的不是文笔,而是浅显易懂,毕竟读者受众是孩子儿童。
最让薛老满意的是小女孩连续划开火柴的那段描写,作者用很详细、很唯美的笔触描绘出了那火柴照亮瞬间的梦幻,如泡沫一般。
“于是,她连忙点燃了剩下的所有的火柴,因为她害怕火柴熄灭后,奶奶就会不见了。这些火柴燃烧着,散发出巨大的热烈的光芒,把四周照得比白天还要明亮。她觉得现在的奶奶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大,都要漂亮。她抱着小女孩,将她紧紧地拥在自己的怀里。她俩依偎在一起,朝着幸福和光明飞去,她们越飞越高,飞到了一个没有悲愁、没有痛苦、没有饥寒的世界中——她们与上帝同在。
可是就在第二天早晨,人们看到这个小女孩仍然坐在那个墙角边;她的脸颊红红的,嘴角露出幸福的微笑,她已死了——就在这旧年的除夕之夜被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上来了,暖暖的阳光照到了她那柔小的尸体上!她仍是那样坐着,那双小手还紧紧地抓着火柴——其中的一把几乎都烧尽了。
‘她是想用火柴来取暖。’人们这样说着。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她曾见过许许多多漂亮的东西,她曾幸福地随着奶奶一同飞向新年的快乐中去。”
文章的精彩之处开始于小女孩划破火柴,也结束火柴熄灭,尤其是结尾一段,寓意深刻,却不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