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页)
。
李弘济远远地便笑着喊,“媳妇儿,不用下来。”
三两步走到她跟前,一歪身坐下,拉了他手喜笑颜开道:“成了,今儿晚上我跟我爹和娘说了,比往我屋子里指什么通房丫头来。我不乐意,我就只想跟我媳妇儿生孩儿!”
“你真这么说得?”乔珍有些不敢相信。
李弘济点头,继续笑着说:“真这么说得,可是后来我爹发老大脾气,逼得紧,我就转圜了一下,让他们再给我们三年,三年后要是你还怀不上再说。”
乔珍听到这里就有些发愁,说:“要是三年后再怀不上呢,哎”
李弘济一伸手将她拥进怀里道:“三年后再说三年后的话,我相信呀,这三年里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的孩子的,你说是不是?弄珍心里一片感动,将李弘济紧紧地拥住,低低应了声“嗯’’。
正文 第1回26章 回乡(1)
噼里啪啦!清脆然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皇城大街新开的一间古玩铺子“弘珍堂”前响起;铺子中二楼的临街窗前,乔珍看着自己的丈夫李弘济站在铺子前;身穿一袭簇新的殷红底五幅棒寿团花的玉绸袍子,满面笑容地拱手向来贺的客人作揖致谢。在他身后站着通过养父乔二奎请来的京城古玩行里有名的掌柜蔡云逸;以及专门写信从浚县请来的魏震南;李弘济让他在铺子里做了二柜。
这间古玩铺子前后花了六万多两银子,在京城里头也是数一数二的古玩行里的大铺子;规模和京城里最拔尖的铺子“上善堂”也相差无几了。
开业之前,李弘济就通过信国公府的关系把这开张当日铺子的请柬送到了京里的许多公侯官僚之家里,连太子赵国瑞那里也送了一份儿去。太子虽然不能亲自来;但却派了东宫属官带了贺仪来致贺。这算是给足了李弘济的面子。自然;太子卖了小舅子李弘济的面子;京里其他的公侯和官僚又岂能不卖他的面子。
所以开张当日,“弘珍堂”跟前来致贺的人简直可说是络绎不绝。然后相应的买卖也做了不少。卖出了大概八十几件古董玩器,足足赚了三千多两银子。把铺子里头一年请人的人工钱都赚回来了。晚上,李弘济和乔珍回去说起来的时候,简直是欢喜异常。说,怪不得买卖人有钱,原来做买卖这么能赚银子。
乔珍却说:“这个一开始也是因为你有这愿望才开起来的,赚银子都是其次,自己开心就好。当然,既然开了铺子,还是希望能赚银子,不要赔钱。不然,瞎折腾什么。”
“我呀,就是不是去看一看,铺子里头可有我喜欢的货,要有,这一下我直接拿家里来也不用花银子了。铺子里的事到时候还得媳妇儿多操心着。”
“我也就十天半月得去瞧一瞧就行。交给蔡掌柜和魏震南我放心。不过,要完全理顺怕还是要些日子。”
“弘珍堂”是在九月开张的,一直到次年四月,乔珍才把铺子里所有的事都理顺了,也能放手歇上一歇了。在这中间,乔珍的养母乔黄氏来府里看她,说:“前几日做了个梦,梦到我爹管我讨钱花呢,说起来自从元平十二年离开黄山村,到这会儿元平二十二年四月,差不多快十年了呢。十年了,我都没有去我爹娘坟上给他们烧纸祭拜了。他们啊,一定是怪我了。”
于是乔珍便说:“要不,我陪您一起回浚县黄山村去看一看,给姥爷姥姥上个坟?”
乔黄氏一听也动了心,道:“要说,我还真是想回去一趟了,可是我怕你走不开啊。”
“没有事,我也这么多年没有回去了,也想去瞧一瞧。再说了我陪娘去给姥爷姥姥上坟,来回也就五六日,也不耽搁什么。再说,我陪你回去也是尽孝,是好事。“
“可我担心你公公和婆婆说你可怎么好?还有姑爷愿意吗?”
“娘,我公公婆婆是开明的人,一定不会阻止。至于弘济,更不会拦我。所以您放心好了。我们这就定下个日子,我陪您回浚县黄山村去。”
见乔珍如此说,乔黄氏终于放了心,和乔珍约定三日后出发。
当日,李弘济回家,乔珍把这事儿跟他说了。李弘济便说:“你养父养母这么多年来把你养大实在不容易,你该陪着去。本来我也应当陪你去,可是我营里有事走不开。这样吧,我派个总旗带一队人护送你和你养母去浚县。”
“这一次回去不过是去给我姥爷姥姥上坟烧纸,祭拜祭拜,不用兴师动众,还派兵护送吧?”
“你知道什么?你和你养母都是女流之辈,在路上万一遇到个什么山贼劫匪可怎么好?我不放心,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