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匾额的匠人做上一块这个店牌来挂到咱家铺子门上。然后接下来,还得招两三个跑腿迎客的伙计,还得写上些咱们乔记珍玩卖些什么东西,以及开张那几日的优惠,让小伙计张贴到浚县县城四个城门入口处的墙上,还有就是在本初书院和县学门口去散发一些小单子。”
“珍儿,咱家这店又不大,还用得着请人么?这要请伙计不又得支出银子,这店里的活儿我和你爹都能自己干了”乔黄氏有些不解得问。
乔珍正色道:“娘,这开店呢,得先有个势,这势呢自然是越高越好,所谓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您想一想,您去店儿里买东西,都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吧,总觉得人多的地方,人家的客人多,肯定是卖得东西好。这个,就叫做人气。新店,最缺乏的就是人气,所以开张那几日一定要弄得热闹,我们还要在店门口摆些便宜的笔墨,在上头都刻上‘乔记文玩’四个字,凡是进店来看一看的客人都可以送一个给他们。”
“还有啊,为了增加人气,我们也可以去进一些便宜的笔墨来摆在店中,占一个柜台,这些东西咱们不赚钱,只是为了让店里常有客人走动,不冷清。”
乔珍说完这些后,乔二奎两口子也慢慢体会到她的意思来,最后乔二奎说:“按照闺女的意思,那咱们开张那天再去请几个敲锣打鼓吹唢呐的来,就像人家办喜事那样。”
“对,对,对,爹说得很是,这个也是必须要的。”乔珍呵呵笑起来。
一家人又商量了一会儿,乔忠吵着要睡了,乔黄氏便烧了水,一家人洗了脸和脚,各自回房去睡觉。乔珍躺在楼上想着自己手上近千两的古玩,如今已经出去近三分之一,得赶紧把这文玩店的买卖做起来才行,她可不想再去洛州卖东西了。不过,按照目前的规划来说,这个店最多两个月后便可以盈利了。到时候,自己腾出手来,便可以专心做另外一件她早想做的事了,那件事她觉得做好了,自己的这文玩店一年后就可以慢慢做古玩买卖了。
第二日起来,乔黄氏做了早饭一家人吃了。乔二奎送乔忠去学堂里,然后去专门做店招匾额的铺子订做了“乔记文玩”的店招。等到他回家,乔家订做的柜台和货架送来了,乔二奎和乔珍让人搬进来摆放好,把剩下的余银给清了。
乔珍写了张大大的招伙计的纸贴在店门口。随后便去帮着乔二奎从后院儿库房里搬出从洛州进回来的文玩和摆件等摆好。如此忙活了三四天,店铺中各样的货物都摆好,登记了数量,和要卖出的价钱。也招进来三个小伙计,都是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一个叫冯胜,一个叫陈良,还有一个叫蒋少青。
人招好了,乔二奎订做的“乔记文玩”的店招也送到了。于是乔家父女挑了个吉利的日子,请好了唢呐班子,定在三日后开张。
在等开张的这几日,乔二奎便把这些小伙子给叫到一起,让他们三人分工各自负责一个柜台。平时在店门口迎客,带客人进来,客人说想买什么就带到自己负责的那个柜台前给人介绍那些东西的品质和价钱,若是客人相中了,想买了,再让坐在柜台里他这个掌柜的来拍板儿。然后乔二奎又给这几个小伙子分了工,让冯胜去把乔珍早写好的那些宣传“乔记文玩”的大的纸张去张贴在浚县县城的东西南北四个门儿的城门口,让陈良去本初书院门口,让蒋少青去县学门口发小单儿给那些读书人。
元平十三年二月二十六,乔家的“乔记文玩”店铺在锣鼓喧天中终于开张了。因为乔家这种新颖的宣传方式和经营方式,开张那几天,铺子里来的人络绎不绝,乔家附送的那数百便宜的刻有“乔记文玩”的毛笔和墨锭都送完了。让乔家惊喜的是,这几日也做出了十几笔买卖,卖出了些高档的纸笔砚台,还有几件摆件。乔珍早就交待过乔二奎,凡是在本店头次买东西的客人都尽量的留下对方的姓,住在哪里,买的什么东西,喜欢些什么,然后告诉客人,要是以后还需要,只要打声招呼,店里的伙计可以把需要的东西包好送上门。
乔二奎这么做了,发现有的人不愿意留,估计是还不太信任自己这店铺。而那些愿意留的,自然是真正的贵宾。把这些人伺候好了,以后就会有稳定的客源了。
乔珍在库房里专门备下的一张书案前坐着,把店中每日的流水都记录下来,从中找出都有些什么货好销,什么货利润大,以便于下次进货。而且她还准备了个私人的小本子,上头写下每日做买卖的一些错漏之处,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以便第二日改进。
很快乔家招进来的三个伙计便发现,外头在柜台里站的乔掌柜并不是这家铺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