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页)
车,被告知需要交纳一元钱,德志二话不说,就给了那老太太一元钱,只当救济她了,况且人家不是白拿钱的,还提供了保卫三轮的服务呢。老太太面无表情地收了钱,给德志一张小卡片,说:“票在车就在,票丢了,车就提不走了。”德志听了,还真有一套管理经验呢。什么年代了,还凭票提车?
德志拿了存车票,就去追赶德刚。然后一左一右,搀扶着德刚走进门诊大楼。
德志对医院比较熟悉,但是现在的医院科室增多了,楼层也加高了,面积增大了,简直变化太快,刚熟悉了的东西,转瞬之间,就变成了陌生。所以到了医院,他还是需要求人,需要去问,挂号在哪?科室在哪?左右上下前后地跑,把人弄得糊涂。好在今天医院人不太多,不算挤,干什么都不太浪费时间。
德志挂的是普外科。普外科看了,之后,说要到耳鼻喉科,耳鼻喉科让拍片,做b超,做了b超,又要会诊,会诊完了,说要到神经科。到了神经科之后,老医生不在,坐诊的是一名年轻的男医生,他看了德刚的眼睛,然后简单问了的德刚几个问题。德刚虽然头脑不清醒,但回答问题还是挺到位的。年轻的医生又看了看德刚的眼睛,说:“你等一等。”
然后他离开座位,到走廊的那一头,不一会儿,又走回来,不知道他去干啥。德志感到很奇怪,医生和理发师差不多,总不能剃头剃一半儿就不管了吧。他可能去上厕所,不好意思说,就让人家等一等。
谁知道,跟他一起进来的是一位穿白大褂的老医生。他二话不说,就开始看德刚的眼睛,然后慢吞吞地说:“可能神经出了问题。你能看到这个吗?”
德刚早已不耐烦,他说:“看到什么?”
老医生伸出两个指头,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其余的手指蜷缩,放在德刚眼前约3米位置,德刚说:“不是一只手吗?”
老医生又问:“是什么手?”
德刚说:“人手。”
德志听了,想笑,但看到老医生一脸的严肃表情,就忍住了。
老医生又问:“是几根手指?”
德刚说:“一根。”
老医生追问道:“到底几根手指?”
德刚说:“不是一根就是三根。”
老医生无语。他停顿了一会儿,说:“好的。我知道了。”
老医生和年轻的医生在一起,小声商量了一会儿,然后老医生就离开这个科室。
年轻的医生说:“谁是病人家属?”
德志妈上前一步,说:“我是。”
医生上下打量了一下德志妈,说:“你是他什么人?”
德志妈说:“我是他妈。”
医生问:“叫什么名字?”
德志妈说:“姚德刚。”
“年龄?”医生又问。
“29岁。”德志妈说。
然后,年轻的医生低头开始杀杀杀地在纸上写起字来,下面写的内容没有再问他们了。
写完之后,年轻的一生说:“姚德刚需要住院治疗。我们认为他的视神经受到了损伤。需要住院康复治疗。你们准备一下,去办住院手续,我来安排。”
姚德志和他妈妈听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年轻的医生说:“快去呀,现在的床位挺紧张的,去晚了就没了。”
德志妈说:“你去办吧。”
德志赶紧跑去办了入院手续,好在德刚有医疗保险,否则,这次的费用就没有着落了。
德志陪着德刚住院,先观察。德志妈回去拿德刚的换洗衣服。早晨来的时候,本想到医院检查检查,没想到需要住院,这么年轻就住院,似乎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德志的姐姐德英跟娘家联系,听说了小弟住院的消息,连忙赶到医院。德英是老师,平时挺忙的。在她父亲健在的时候,回到家,就爱说她二老,像训斥她的学生一样。二老沉默不语,平时老是念叨着女儿回家,可是又怕她回家,回家之后就会对二老劈头盖脸地指责。没想到她的老父亲英年早逝,她还没有尽孝,就没了父亲,良心不安,对娘家感到很愧疚,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她就经常打电话给她妈妈,对老人嘘寒问暖的,算是寻求一种平衡。
她看到德刚,问他:“到底什么病?年轻轻的,竟然住院躺在病床上!”
德刚说:“不知道是什么病,医生说是视神经受伤,还在观察。等确诊后才明白。”
德志说:“估计不好治。”
德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