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横无礼的态度极为反感,亦声色俱厉地作了针锋相对的反驳。对日本要与西方列强一样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如在中国享受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要求,中方断然拒绝,表示中日间不能以“西约”为例,中日应缔结平等条约,不能有来无往。
在这次谈判中李鸿章的声色俱厉给伊藤博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时的日本,尚无力与中国一战。但在日本的坚持下,最后虽然没有占到便宜,却和中国签订了一个对等的条约。对数千年来一直称臣的日本而言,其实已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修好条约》第一条规定:“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信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
李鸿章似乎成功了。史家唐德刚认为,近百年中国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和李鸿章两个之外;顾维钧算是半个。
梁启超却认为:“李鸿章之外交术,在中国诚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则瞠乎其后也。”在他看来,西方人认为李鸿章是大手段之外交家,实际上不过是小狡狯之外交家也。
以夷制夷。
这四个字就是李鸿章的外交诀。
中法之战,欲以英德治法。中日之战,欲以俄英治日。但这种外交术,当时即受到同为中兴名臣的左宗棠的指责,“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日本人回国了,他们开始举全国之力准备一战。
1874年4月,日本任命西乡从道为“台湾事务都督”,率日军3000余人,在琅峤登陆,进攻台湾。清政府集调军队准备抵抗,日本侵台企图没有得逞。但同年10月两国订立的《北京专条》中,清政府不但没有加以谴责,反而肯定日本出兵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等于变相承认琉球是日本属土,助长了日本的扩张野心。
李鸿章曾经成功地使用“以夷制夷”术使英国给日本施加过压力,但是由此带来的另一后果则是日本窥清中国不想开战的意图。
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三年后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此后更在朝鲜接连制造的壬午(1882年)事变和甲申(1884)政变,但此时在朝鲜主事的外交官袁世凯崭露头角,他相当强硬地插手朝鲜事务,使日本两次无功而返。
乙 和尚的理想(3)
开战,开战!
在日本上层的官僚中,不断发出这样的声音。
1886年,日本军部首脑、参谋总长山县有朋派参谋本部第二局长小川又次中佐到中国做广泛调查,回国后,他提出了名为《讨伐清国策》的报告书,主张在1892年前完成对中国作战准备,以便有机可乘时,突然发起攻击。
这是一个相当详细,而又极端狂妄的征战计划。
在小川的攻略图中,第一步的略取目标是将盛京盖州以南的辽东半岛、山东
登州府、舟山群岛、台湾、澎湖以及长江两岸十里之地直接并入日本版图。这不算完,小川的计划中,还有将中国大卸八块的想法。在小日本的想法里,这是一个大日本。小川的第一刀,将山海关以西,长城以南的直隶、山西、山东与黄河以北的
河南省,江苏省黄河故道、镇江府、宝应湖、太湖,浙江省杭州、绍兴、宁波等
府都划入日本未来的领地。从地图上来看,这一刀下去将大半个中国都砍掉了。当然,小川还给清朝的皇帝留了点念想。那就是把东北内(大)兴安岭以东、
长城以北,单独立为一国,仍由清朝统治。这第二刀迟迟未能下手,但是日本人百年后果然按图设计,在此处成立满州国,全不知此乃狂想主义的产物。
小川的第三刀,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一大块地方砍下,他居然要“反清复明”,在此成立明朝后裔帝国。当然成立的条件是:“割让长江以南的土地归日本。”这如意算盘打得相当精到。
接下去,小川又次相当亢奋地左右砍杀。
左一刀,西藏、青海、天山南路,拥立达赖喇嘛。
右一刀,内外蒙古、甘肃省、准噶尔扶立当地各部首领。
当然,都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给日本人好处。
中国有个古老的传说,据称南海有一种蛇叫做巴蛇,它身长有800尺,能吃象。巴蛇把大象连骨头都吞下肚里,三年以后才把骨头吐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