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至此,谈判全面破裂。
英法联军本已停滞的行动,因此次突发异变而加速起来。10日间便进入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令人震惊的抢劫。
28岁的奕䜣
登场亮相,这位皇帝的亲弟弟,此前因为在继承皇位问题上与现任皇帝咸丰有过争夺,是以一直被闲置。英法联军步步紧逼之时,咸丰皇帝作出的反应是在三易钦差之后北走热河,临走时终于任命奕
为“钦差便宜行事大臣”,接办和局。
爱新觉罗·奕䜣
由其生父道光帝遗诏封“和硕恭亲王”。当时人称“六王爷”,接手外交事务时并无任何经验可谈。他亦认为巴夏礼奇货可居,试图从此人身上打开缺口,不仅为其承办肴馔,更有重礼相赠。
巴夏礼曾经写书给英法联军统帅称:“恭邸人甚明白,中国相待亦好,暂缓攻城。”
事已至此,奕䜣虽领命全权处理此事,仍需要快马加鞭将和谈进展送给热河的咸丰。惊慌失措,上下不一之中,官员们竟将巴夏礼一行人员放行。当初扣得无理,现在放得荒唐。放回去的人质中,英人26名,死伤各半;法人13名,7死6伤。《泰晤士报》记者包尔贝更被大卸八块。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丙 恭亲王与总理衙门(2)
一方面是为了掩盖抢劫圆明园的罪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清朝当政者一个教训,英法联军的报复行动随即展开,此时还不忘发表一篇冠冕堂皇的布告:
“宇宙之中,任何人物,无论其贵如帝王,既犯虚伪欺诈之罪,即不能逃脱其应有之责任与刑罚。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约及违反和约起见,决于九月初五日焚烧圆明园。所有种种违约行动,人民未参与其间,决不加以伤害,惟于清室政府,不能不惩罚之也。”
圆明园大火烧起,历时三日,北京城西北角黑烟遮天。
巴夏礼的书信没有起到应有之用,但却刺激了主事者奕。巴夏礼最终写信虽以中文书写;但在旁边有英文字数行。当时朝中无人识此英文;不知所写何意。听说天津有一广东人黄惠廉识得英文;奕乃扎饬调京。经黄辨识;几行英文只不过是巴夏礼的签名及年月日。区区数行“夷字”;因朝中无人识别;一去一来;延宕多日;影响了战和大局。
在和巴夏礼的交谈中,奕深感不通外文之苦。于是遂有建议设立外交机构之念,于是上书咸丰,提议创设一个专办“夷务”的外事机构,名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请“另给公所,以便办公”。
正在热河避暑山庄避难的咸丰皇帝将该奏折批交议政王大臣讨论,并于1861年1月20日密谕批准。在关于设立总理衙门的谕旨中,咸丰帝指派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管理衙门事务,由礼部颁给钦命关防,并通令选拔西语人才入署当差,奖励八旗子弟学习外语。1861年3月1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北京东堂子胡同的一个铁钱局旧址内宣告成立。
英国学者芮玛丽将之视为“同治中兴”的标志性事件。
从筹备人到正式办公仅用了50天时间,在内忧外患国用拮据的条件下,这个昭示中外的国家机构,其门庭远不及以往各衙署那样铺张奢华,整个筹建过程体现了简朴与高效。在向皇帝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的奏折中写到,东堂子胡同旧有铁钱局公所,分设大堂、司堂等,其大门是旧式住宅结构,如不改成衙门形式,外国人往来会晤,形象不够壮观,且有失尊严。除将大门酌加修改,其余则因陋就简稍做整理,较各衙门旧例大为裁减。据记载,衙署全部职员80余人,每月的办公经费仅有300两白银,院内门窗全是自己动手糊饰,这里的办事效率超过当时辅佐皇帝的中枢机构军机处。
总理衙门因外国人入侵而设,其建立之初,实际是一个应付时局的临时机构,朝野内外无不确信国家富强即会裁撤,甚至认为“一日衙门尚存,即一日国光不复”,显然当时的国人并不懂得什么是外交。实际上,随着中外交涉事件的增多,总理衙门作为当时唯一的对外机构,除办理外交与通商事务外,职权范围很快扩展到铁路、矿产、邮电、海防、关税、制造、传教、学校等各项新兴领域,变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洋务衙门”,其在清政府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
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明谕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名列中央六部之首,管理大臣皆享有丰厚的俸禄。作为清末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外务部的地位比起当年的总理衙门更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