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3丈多高。
第3连好不容易冲到内壕旁边,哒哒哒,哒哒哒,敌人的火力更猛了,子弹打得水花直溅。突击队一上去,就有3个同志挂了花。
连长刘兴拳头一挥,调来6挺机枪,一齐扫射,把敌人火力压了下去,战士们乘势突进了内壕。几个人爬到壕沟边想继续往前冲,敌人机枪换了个枪眼,又狂吼起来。如果硬往前冲,必会造成巨大伤亡,大家只好伏在地上。
5班战士陈福田早就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了。只见他陡地转过头来,坚决地向连长请求:“连长,让我上吧,我有办法制服它!”
连长点了点头,陈福田夹起一架短梯,冒着烟雾,直向碉堡扑去。在离碉堡几步远的地方,他摔倒了。同志们屏住呼吸,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不一会儿,陈福田又爬起来,几步跃到碉堡与围墙的接合部。这里是敌火力死角。陈福田扶直梯子,“噌噌噌”向上攀去。待他爬到梯子最后一阶,举起双手,离碉堡顶还有一丈多高时,大家又紧张起来:那碉堡和围都墙陡立如削,怎么爬得上去?谁也没想到,陈福田不慌不忙地从身上解下十字镐,先向碉堡猛刨,刨出一个坑,迈上去一只脚,然后用镐刨围墙,刨出一个坑,再迈上去另一只脚,就这样一步一步向上攀着。
共产党员陈福田,终于攀上了敌人陡立的碉堡!
在碉堡顶上,陈福田双手抡起十字镐哼哧哼哧猛刨,只刨得火花四溅,碎石横飞。一袋烟的工夫,刨出个小洞,陈福田侧身塞进一枚手榴弹,只听轰隆一声,里边的敌人叫成一团。
“伪军弟兄们,别为鬼子卖命了,投降吧,我们新四军宽待俘虏……”陈福田向里边喊话。
强攻车桥(2)
“砰——”一颗子弹从洞口飞出,在陈福田耳边飞过,好险哪!敌人顽固抵抗,机枪步枪重又响了起来。
陈福田火了,他把手榴弹一枚接一枚塞进碉堡,浓烟一股一股往外冒,敌人嗷嗷直叫,这下服了。“别打了,别打了,我们投降,我们投降!”十几名伪军从碉堡里爬出来,跪在地上求饶。
这座碉堡终于被攻了下来。
连长刘兴进碉堡一看,一个排的伪军大部被炸死,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几床棉被炸得着了火,浓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陈福田站在碉堡门口,憨厚的脸上露出了胜利后喜悦的笑容。
指导员严安林拉起陈福田还在流血的手,疼爱地说:“快叫卫生员给你包包!”
“没啥,没啥!”阵福田缩着手说,“刚才抡镐时震裂了虎口。”
陈福田的英雄事迹,得到了战友们普遍赞扬。有的说:“陈福田,真勇敢,攀上碉堡甩手榴弹,够英雄!”有的说:“敌人只注意地面了,哪知道飞将军从天而降,真神了!”有的说:“陈福田就是飞将军嘛,不是飞将军谁能爬得那么高!”
从此,“飞将军”陈福田的名字四处传开,传遍了第7团,传遍了第3旅,传遍了第1师,传遍了苏中的千家万户。不久,延安《解放日报》以《车桥战斗的勇士“飞将军”陈福田》为题,刊登了他的事迹。第1师授予他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陈福田被评为战斗英雄,这是后话。眼下,在陈福田杀开的血路上,第3连迅速前进。
战斗迅猛地向敌纵深发展。
外围的伪军守卫的碉堡,大部被解决,我军进入敌核心阵地,向日军守卫的碉堡攻击。
7日,车桥少量残敌,求援无望,支持不住,狼狈逃窜,我军完全占领车桥。
粟裕命令部队继续扩大战果,向车桥周围敌人据点攻击,战至13日,共收复曹甸、泾口、塔儿头等敌伪据点12处,使淮安、宝应以东纵横50余公里地区全获解放。
车桥战役的捷报传到延安。新华社向全国广播,赞扬新四军打了一个大歼灭战。《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表示祝贺。陈毅、刘少奇非常高兴,专门发来贺电,嘉奖第1师参战部队,指出:
车桥之役,连战皆捷,斩获奇巨,发挥了我第1师部队历来英勇果敢的作战精神,首创了华中生俘日寇之新记录。
如皋遭遇战中显虎威(1)
1944年6月下旬,村落密布的如皋中部平原,遍地青纱帐。一支团队,在乡间小路上急行。这是被新四军军部授予“老虎团”光荣称号的第1师第3旅第7团。第7团是第3旅兼苏中四分区的主力部队,车桥战役以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粟裕师长决定第7团归建回第3旅,团长兼政委彭德清,副团长张云龙,率队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