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沮丧,难过得快自杀了。
你倒是宁可损失一点钱,也不想失去一个朋友。
阿拉伯有句谚语说得好:〃用手借出的得用脚去追讨。〃你就有过一次奇特的经验,让你体会了其中的含义。
有一次,你开车从土鲁斯回来,过了收费站,突然发现公路旁有一个外表光鲜的英国绅士想搭便车。他留了两撇红色的翘胡子,衣着相当具有英国风味,打着时髦的中学生式领带,一件笔挺的灰色法兰绒长裤,手上提了个精美的皮制公文包,另一只手则竖起了大拇指。他要是再多一顶圆顶礼帽和一把雨伞,就十足是作家达尼诺笔下的汤富森少校的翻版了。
你不由得受好奇心驱使。
一个逃离都会、如此高雅的富豪绅士,怎么会在这法国南部偏僻的公路上搭便车呢?他的劳斯莱斯跑到哪儿去了?
于是你停下车,无情地驱开一群穿着短裤、有点脏而且披头散发、背上背着大背包、嘴里叼着烟的荷兰青年,然后请那位英国的皇亲国戚上车。接着,你开始用自己在寒冷的约克夏苦学了一年的英语,与他攀谈起来。
他要上哪儿去呢?
卡卡松。
好极了。你也是。
呃……嗯……这位英国绅士怎么会在这荒郊野外的公路旁竖指拦车呢?
绅士于是开始向你诉说他不幸的遭遇。他没有爵位,他只是一间太阳能暖气设备公司的业务员(你有点失望)。他经常要到欧洲各地开展业务,尤其常到西班牙。意大利和以色列。他这次是要到法国南部,在我们那么美丽的粉红色罗马砖瓦屋顶上,装上丑不拉叽的黑色聚合塑料板(再度有点失望,你心想是否应该把他丢出你那辆红色小丰田车)。当他在巴黎……土鲁斯列车上的卧铺熟睡之际,扒手把他的皮夹给偷了,而他所有的钱、信用卡。护照等等都在里面。他去向领事馆投诉,但却因身无分文也没有证件,领事馆人员只能让他打电话给正在西班牙度假的老板,而老板现在也已经开着劳斯莱斯(终于出现了!)从西班牙的马贝拉启程,前往卡卡松的收费站接他了。
这位又饥又渴、迷失在法国西南部的英国人这番不幸的遭遇,令你大感同情。也激起了你的古道热肠。
你代表着法国,而法国可不能弃外国友人于不顾,更何况他来自盟国英国,说不定还是可怜的、已故的黛安娜王妃的表亲,而且又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要不要我借你一点钱?〃你极尽亲切友善地建议,〃这样你也可以吃点东西,然后找家旅馆休息一下。〃
绅士似乎有些犹豫。
〃等你见到老板以后,再把钱寄还给我就好了。〃你很坚持,并为自己拔刀相助的阔气洋洋得意。
〃我真是由衷地感谢你,那我就接受了。〃
〃你想借多少?〃
〃你觉得……呃……你方便……〃
你为自己的善行义举兴奋得一发不可收拾(你曾经当过女童军,虽然只当了一天就被遣送回府,不过看得出来你已经深受影响),便大方地说:
〃五百法郎,好吗?〃
〃太好了!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
到了卡卡松收费站后,你将钞票递给英国绅士,他则回敬了一张他的名片,上面印着:
Herr Frannz Muller(法兰兹·缪勒先生)
Berlin(柏林)
你惊呆了。你傻呵呵地问(还是用英语):
〃你名片上的字怎么是德文?〃
〃这……因为我是德国人呵!〃
〃什么?……你不是英国人?〃
〃不是,当然不是了。我来自柏林。〃
〃那你为什么跟我说英语?〃
〃是你先用英语与我交谈,我才跟着说的。我还以为你是英国人呢。〃
霎时间,这个英式的德国人看起来就不那么顺眼了。算你倒霉吧。一言既出,当然驷马难追。
你在他另一张名片上草草写下你的地址之后,便客客气气地道别了。
回到家后,你把这番奇遇告诉家人,并做了简单的调查。百分之十认为缪勒先生隔天就会送还你那五百块钱;百分之四十认为要等一个礼拜;百分之三十认为是一个月;百分之十九认为他会通过国际订花专线送你一大束花。只有小亲亲觉得那个冒牌英国绅士是个骗子,你的钱是永远拿不回来的。
六个月后,你写到柏林的信仍迟迟没有回音,你也只好面对现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