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事细节:1、园丁教女孩种花 2、小女孩种照片;
简简单单的细节串联,情节中既没有《007》那样惊险的悬念和推理,也不像《猫和老鼠》那样有精心设计的情节“陷阱”或“包袱”,甚至连一句作者自己的感慨和评论都没有。
可就这样简单的细节和串联,却让我们为之动容、辛酸。这是怎么回事?
○2:就这样被它打动
你有恻隐之心吗?有!
你善于联想或想象吗?善于!
你读到“小女孩种妈妈的照片”这样既有画面感、又包含“恻隐之心”暗示的细节,能阻止自己心酸的联想吗?不行!
你就这样被打动。
关于单一情感线,我们有如下的结论:
;;; 富于画面感又具有某种情感暗示的细节;;; 是情感线精彩的奥秘所在。
;;; 这种细节的暗示越强,读者就越容易“入戏”,情节就越煽情(喜怒哀乐等情感),文章也就越精彩。
如果把《企盼》中“种照片”的细节改为“种花籽”,则对恻隐之心的暗示就要弱得多,文章也远不如原文煽情了。改变后的全文如下:
一个失去了母亲、还不到4岁的小女孩,在花园里看种花时,园丁告诉她,这花籽种在泥里浇下水去,就会发芽生长并开花。
那天晚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她想起了园丁的话。于是,她偷偷地起床,把母亲生前最喜欢的花籽揣在怀里,冒着大雨走了出去。小女孩来到花园,用稚嫩的双手挖了一个小坑,将花籽埋了进去。然后,小女孩穿着白色睡衣,在深夜的暴雨里,蹲在小坑前,专心致志地等待,盼望着那些花能像以前母亲种的一样从泥土里长出来。
;;; 特别提示:多编排,少感慨。文章动人又精彩
;;; 任何故事,都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描述和细节组合上,而不是作者自己的感慨和议论。好的情节编排,绝对胜过你的感慨和议论,一般说来,除非非常贴切、画龙点睛的那么一二句话,你的感慨和议论是越少越好。否则,极容易因你自己的一孔之见而局限了大家的想象和共鸣,最终影响到文章的感染力。
像本文,就没有一句作者自己的感慨和议论。
还记得上章《买张车票看母亲》和文中最打动人的细节串联:“母亲下意识地拽儿子衣角”+“西游记中白龙马的联想”吗?在这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时刻,作者自己的感慨只会让文章减色,不信,同学们可以试着加几句,看是不是这样。
最具震撼力的作品,都是演员不哭观众哭,演员不笑观众笑。
同学们作文时,喜欢用“我非常的感动、激动,我感受到了。。。。。”等这一类的话,以后要注意克服这个毛病。这样做,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多半没有什么好处。不信,分析一下自己的作文就知道了。
12……2/4 “情感 + 逻辑”类情节线:
小白猪 李捷鑫
家中小白猪失踪之后,妈一直很气恼。
当初妈决定买这头白猪来贴补家用。爸唠叨半天,说了一大堆。妈气不过了,咬牙用存了很久的私房钱买下。没想到养了几天,因为一时疏忽忘了关猪栅,居然给它逃跑了。妈为此自怨自艾难过了好几天。妈的心情不好,家中静下来,我和爸讲话都得小声小气的。
一个多礼拜后的一天,我在客厅,妈在厨房忙。突然,“砰”的一声,爸撞开门冲进来。
“看!这是什么!”爸两手举得高高的。妈双手在围裙上擦拭着,皱着眉从厨房走出来。“小白猪!”我和妈同时大叫出声。
爸把它送到妈面前,邀功似的:“我在湖边找到它的时候,脖子上还套根绳子,可能是邻近的小孩抓到了养着,玩腻了才放它回来的。”
接过小猪,妈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它满是泥巴的头,竟流下泪来。
爸走过去,一反平日的粗声粗气,温柔地轻揽着她的肩头:“找回来就好了,有什么好哭的呢。”
妈的脸有些红,轻躲开爸的手,擦擦眼泪,掩饰说:“我看看饭好了没有。”
客厅里只剩下我和爸,他把头舒服地靠着椅背。
“爸,可惜这只嫌小了点儿。”
爸猛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难以置信地瞪着我。
我笑笑,“昨天我看到你去找古叔幺的。”
“好家伙!”爸一边笑一边摸口袋想找烟,又颓然放下,摇摇头,“我从你妈‘配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