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击战争;
2、最后结局不能以某一次战斗而定;
3、应把战区向大面积扩展;
4、整个国家支持游击战争;
5、国家地理情况不规则,非常复杂,例如:山地,森林地或沼泽地,或者因为是农业国而造成这种状况。
以上几点中、除了第二点外,其余都是地理条件。
游击战和反暴乱的战略战术
在我们描述暴力的政治运用时,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可用以区分从正规军到分裂组织再到单个恐怖主义者这样一个连续的统一体。然而,有一种一般已得到公认的中间性的战斗,在这种战斗中,非正规军或游击队在其行动中把军事的和心理的目标结合起来。与常规战形成对照的是对游击战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观点。游击战争的选择和机会与那些对付抵抗和反暴行动的选择和机会完全不同。
有关游击战的著作多得很,其中相当部分是早先游击战实践者的心得,这些人运用笔杆如同挥剑一样轻松自如。这类著作的大多内容是详细描述的常识和历史车轮的再创造。历史上充满这样的领导人,他们从来没有具有这类小册的便利,但他们凭借天才或在实践中很快学到的经验把战争打胜了。游击战战术的核心是以空间换取时间。敌方往往占有地盘上的优势,而它的士气和力量会因为千百个小“切口”而逐渐削弱。敌军被迫扩大其补给线和通讯线,分散其火力,从而其内部联系和翼侧可能被切断,而其决心也因为连续地遭袭击而削弱。打了就跑、声东击西、破坏活动、恐怖行为和伏击,是游击战的主要形式。虽然在战斗中为避免酣战,佯攻和逃跑是主要的手段,而且从战略上讲,游击战通常是防御性的,但是,为了取得胜利,在战术上必须采取进攻。显然,这落入利德尔·哈特的间接方法一类了,游击战为其倡导机动和突然性提供了一种启示。事实上,他把传统的游击战的攻…防颠倒过来了,成为纵深突破的防…攻形式,在这种样式的战斗中,战略的完善性在于无需经过战斗就可制定决心,利德尔·哈特所说的战略进攻避免兵力集中,最大限度地迷惑敌军,打乱其内线、组织和精神平衡。游击战和利德尔·哈特的游击战变种所需的机动战术和诱骗战术,在毛泽东根据孙子思想概括出来的口号中得到了最好的总结。我们就是以此句名言作为本章之开头的。
游击战中交战双方的最终目标是夺取对民众的控制权。因此,为了取得胜利,任何采取反游击行动的军队都必须不仅要在军事上击败游击力量,而且要实现离间民众对游击队的同情和确保大众认可的社会秩序和政府的存在这样一些政治目标,“搜索和摧毁”战役必须与恰当地希望赢得“人心”和“思想”相结合,必须与保障有可行的政治权威相结合。战术的运用应根据游击队所占据的地形和其社会结构而决定。对于小股力量在国外发动的冒险性侵略,象格瓦拉在玻利维亚采取的行动,实施快速的机动突击就行了。如果是属于当地游击运动,拥有一定的民众支持,象越共,那么空中突击必须与努力控制地域结合起来。“铁锤和铁砧”战术和积极巡逻务须与“警戒和扫荡”或“分区控制”措施相协同。通常,还需要地域控制和快速突击力进行一定的结合。
军人守旧是个通病,正规军在对付游击队中遇到的大多困难,起因于他们不能将其行动规模缩减下来,以去适应对手那“捉摸不定手法”。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好的说明迅速而成功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有助于防御性游击战的自然的和人工的地形的例子,这就是1169年后的诺曼底人对爱尔兰的征服。斯特朗勃的部队避免了用重骑兵实施全正面攻击的封建军队作战倾向。他们采用了迂回战术,灵活地穿过沼泽地和森林地击溃了盖尔族人的剑手队。他们在占领的土地上,构筑城堡,在控制点上修筑小据点。为了得到人民的拥护,他们迅速地入乡随俗,使用他们取代了的贵族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他们胜利了,因为他们拥有一支快速而灵活的突击部队和长期据守所占领土的有效手段这样两种必不可少的因素。他们所立即制定的谋略,后来人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予以重新学习。
先研究战斗力。首要的是掌握足够的武器和火力,以将随时随地发现的游击队(不管其是在休整还是在行动)消灭。这样就需要小型的快速机动部队——空中突击队。法国殖民者在塞内加尔、苏丹、印度支那、马达加斯加和阿尔及利亚的经验,促成加利埃尼和利奥泰详细制订了反暴用的“油渍”战术。这种战术的军事成分先于民事行动,它有赖于尽可能地达成高速度和获取极可靠的情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