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唐代有什么娱乐活动 > 第6部分

第6部分(第3/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区区如懿,打就打了港片:拿王炸开局,专嚯嚯女神第五人格:各自安好火影:从百分百完美虚化开始!入住黄金庭院后,爱莉拉我直播女扮男装后,我被校花疯狂表白风流短跑之神时空中的深情鲁鲁修凌驾于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网游之熟女陪我上青云穿越恋歌:上官与夏侯【HP】布莱克家族莫名其妙的异世界冒险英雄联盟之玩家对战强势文化手册特种兵张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学霸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穿越王者:聊天室里的英雄传奇四合院之剥夺一切

型的狮子舞,《旧唐书·音乐志》中载:

《太平乐》,亦谓之五方师子舞。师子鸷兽,出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缀毛为之,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师子各立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象。

“五师子各立其方色”,是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各立一只狮子,依照五行所对应的颜色,五只狮子的毛色也不相同,东方为青色,西方为白色,南方为红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

在当时,五行的颜色马虎不得,特别是皇帝专用的黄色。诗人王维在做太乐丞时,就因为舞黄狮子出了事,被贬出京城。

《乐府杂录·龟兹部》中提到另一种狮子舞,“……高丈余,各衣五色。每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

一只狮子一丈多高,由十二人来舞,真不知道这种狮子是怎么舞的。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中就有唐代狮子舞泥俑出土。从泥俑来看,当时的狮子舞与现代狮子舞基本相同,由人模拟威猛的雄狮,前面一人举狮头,后面一人为狮身狮尾,二人身上披覆着狮皮状的斗篷。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蹀躞翩跹舞马行(3)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

这是白居易的《西凉伎》中的一段描写,生动形象,人与狮子共舞的场面,读来如在眼前。

3

唐朝前期,还有一种更通俗的玩意儿同样起源于西域,那就是泼寒胡戏。

泼寒胡戏最初是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寒冬腊月,戏者头戴面具,赤身裸体,击鼓歌唱,互相追逐泼水,为乞寒之戏,据说可以消灾祛病。

泼寒胡戏的另一个名称是“苏莫遮”。苏莫遮是西域妇人戴的一种帽子,羊皮制成,外面涂油。

《文献通考》中对泼寒胡戏讲得最为详尽,还列举出戏乐时所用的乐器:

……本西国外蕃唐国之乐,其乐器有大鼓、小鼓、琵琶、五弦、箜篌、笛。其乐大抵以十一月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也。

泼寒胡戏传入中原已久,最早为宫廷之戏,到初唐时在民间广泛流行,参与者不仅自娱,并且以之悦人。

到武周末年,这种表演性很强的娱乐再一次被宫廷重视起来。武则天之后的中宗、睿宗两位皇上都喜欢看这种极有异域风采的狂欢活动,每到有泼寒胡戏表演的时候,皇子们微服出行,都跑到长安街头去观看。

史书上对此也多有记载,如《新唐书》载:神龙元年十一月,唐中宗“幸洛城南门,观泼寒胡戏”;###二年十二月丁未,睿宗“作泼寒胡戏”。

原本是自娱自乐的群体活动,类似于今日狂欢节上的表演。经过几十年的演化,尤其因为有了圣上的喜爱,泼寒胡戏也渐渐变了味道,越来越像大型的团体操表演。

泼寒胡戏的日渐风行,各地纷纷组建自己的乞寒队伍,互相攀比,看哪一队的服饰更华美气派。如此既失去了原有的那种驳杂活泼的趣味,又花费奢靡,引来众多的非议,一些大臣开始发出反对的声音。

史载,中宗在东都洛阳南楼上观看泼寒胡戏,殿中侍御史吕元泰上疏劝谏:

臣比见都邑坊市,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之势也;腾逐喧噪,战争之象也。锦绣夸竞,害女工也;征敛贫弱,伤政体也;胡服相观,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安可以礼义之朝,法胡虏之俗?以军阵之势,列庭阙之下?

吕元泰认为,时寒则顺之,“何必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焉?”这种风俗有百害而无一利,请求皇上禁绝这种野蛮之戏。

但中宗并未采纳这份谏议,照看不误。

到了玄宗时代,宠臣张说也上疏批评泼寒胡戏,认为这种外来之戏没有典故,有悖先礼,“……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再次请求禁绝泼寒胡戏。

这一次玄宗采纳了张说的建议,开元元年冬天,敕令“腊月乞寒,外蕃所出,渐浸成俗,因循已久。自今已后,无问蕃汉,即宜禁断”。

那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戏乐从此消失,想来实在可惜。如果泼寒胡戏能够一直传承下来,今天的隆冬腊月我们也会有一个热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12星座之另一半模样名媛圈相亲对象是肉食系小疯狗首席大人饶了我缠爱:娇妻乖乖让我爱小蝴蝶的古代之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