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1/4 页)
现实上,在这里,对每一具遗体的清理都有着细节上的规定,而入殓师是从上海、南京等地殡仪馆内聘请的入殓师,穿上文职军装的他们,在这里所进行的任务,就是保证每一个阵亡的江苏陆军官兵都能得到体面而庄重的对待,从而保证阵亡官兵能够尊严的进入公墓或回到家乡安葬
“这是一个国家对军人的责任”
看着报纸上关于花费高昂的代价交换俘虏以及遗骸,多少有些微词,李子诚有些无奈的发出一声叹息,中国人的保守观念需要一点点的去改变
“对于我们而言,他们只是一个士兵,但是对于他们的家人而言,他们却是家人的全部,我们把他们带上了战场,就有责任带他们回家谁带他来,谁送他回家这是我们的责任”
闭上眼睛,李子诚的脑海中浮现出几年前,自己在华盛顿参观时,无意中看到的那座越战纪念碑,越战美国死亡士兵五万余人,每个名字都不落下的刻在碑上黑色纪念碑光洁如镜,活人通过影子似乎也被淹没
那天晚上,因为好奇而上了越战纪念碑的网站,当天诞辰日的士兵,都出现在首页死亡年龄,生于何处,未婚已婚,都被用来证明此人来过尘世,以至刺激只让李子诚不住的在心中猜想:曾经的生命,或者幸福过或者还没来得及幸福
而由此生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呢?
想到那些报纸上的冷嘲热讽,“百担置俘、俘有何用”、“万斤置骨,骨有何用?”之类的冷漠,李子诚却只感觉到一阵心寒,对国民生命漠视的国家,对自己的同类的死漠视的同类
“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产生什么样的政府”
难怪,摇着头,李子诚选择了闭上了眼睛,他们有他们的理由,自己有自己的坚持,尊重,每一个为国尽忠的军人都值得每一个人给予他们最高的敬重
有些感叹的话语从李子诚的口中吐出,睁开眼睛后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熙攘的人群说道
“我希望有一天,他们,这些今天不理解我们的人,能够理解这一点他们一定要明白,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绵怀一个忘记她的保卫者的民族也将被遗忘,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轻易忘切,知道该保存什么,该使什么真正有家可归这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战士的应有的敬意,也是一个国家的荣光,同样也是一个民族的光荣”
改变,希望
终有一天,这个国家和民族将真正学会对生命的敬畏
第326章学会敬畏
第326章学会敬畏
第327章 诸人心境
收费章节(20点)
第327章诸人心境求月票
隆冬时节的北京,早又一派冰雪世界
中日谈判的顺利,以至就是在赔偿条款中,日本人也未在一千五百万赔偿要求上作过多纠缠,顺利的谈判,国家地位的见涨,这一切只让身为大总统袁世凯,登时觉得通身轻松
透过窗户看看世界,绿叶不见了,红花不见了,从楼顶到树枝、到地面,一色的银装素裹,耀眼明晶,枯燥到是枯燥了,但却纯洁了,纯洁得令他心里甜滋滋,他竞拿着未燃的雪茄,悄然地在手中荡着,口里轻吟起来;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
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
任裹残
他心里一惊,嘎然停住了
“这不是山阴陆放翁的《鹧鸪天》吗?那是他罢官家居时,用任情适性、潇洒豁达的笔触,婉转表达自己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心情的我正是春风得意,我要兴我的国家,兴我的民族,兴我的袁氏我吟此词何意?”
他疾忙燃起雪茄,狠狠地抽了两口,喷吐出一片烟雾可是,他此刻的心情却真的惆怅起来,真的有点儿“裹残”感了
谈判的却发顺利,只让他意识到,这时间却来越紧,准确的来说是距离他李子诚进京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至晚,也就是春节之后,也可能是春节之前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在他进京之前,自己必须要处理掉他的“位子”问题,什么政事堂左丞、右丞、什么政事堂参议,这些位置都不行,最实际的位置就是政事堂国务卿,可即便是国务卿,他也不见得满意啊
国务总理
想起那日梁士诒的话,袁世凯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