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1/4 页)
当阳光刚刚把『lù』水晒干,元老们就一一来到了。
井上馨的这个别墅已经建好数年,早已附近的森林泉水这些景『sè』融为一体。山县有朋是从大矶的避暑地过来,松方正义是萨摩出身的,他是从避暑地镰仓赶来的,事实上这些有权决定首相人选支持官僚、政党内阁的元老,平素如无大事很少会去东京,只有在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聚集在一起召开元老会议。
待大山岩、西元寺公望等人都到齐后,元老开始开会了。
“昨日为避免第二舰队遭到空袭,海军军令部已经命令第二舰队撤往旅顺!”
在会议一开始,大隈重信有些无奈的说道,他曾试图阻止过海军的这一举动,但最终,他的努力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看文字小说就到‘』’
“不撤回第二舰队,如果第二舰队再遭到空中攻击,这个责任由谁来承担?”
海军军令部的反问,让大隈重信说不出任何话来,曰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东与美国隔太平洋相望,西又有俄罗斯虎视眈眈,曰本不能没有海军。
但让大隈恼火的是,海军甚至不愿意留下那怕一艘巡洋舰撑一下面子,如果不是他再三恳求,只怕海军会一下把舰队撤到本土,而不是旅顺。
在曰本海军和陆军的矛盾由来已久,因为曰本四面环海,使曰本极为重视海军的建设。数十年来,曰本不断倾其国力发展海军。这引起了陆军的妒意。随着一艘艘战舰的下海,规模日见庞大的海军野心膨胀得竟比海军自身的发展还要快出许多,尤其是在对马海战之后,海军成为了整个曰本的英雄。
在这种情况下海军自然再不愿甘居陆军之下,开始在内阁、军部在枢密院,在一切重要的部mén施加自己的影响,与陆军分庭抗礼,双方的矛盾也由此发展开来,而到山本权兵卫组阁,海军在『zhèngfǔ』中的影响力一度超过了陆军。
最终,机缘巧合下陆军利用“西mén子事件”一举摧毁了海军在政界的发展,海军重新居于陆军之下,这次冲突,海军之所以卖力,一是受制于陆军,二则是为了挽回声誉,可出人意料的结果,再加上由来已久的矛盾使得海军在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之后,自然不愿再为陆军的攻略牺牲宝贵的战舰。
而这一次,海军的撤出却造成了陆军与海军间那种若隐若现的矛盾终于公开化了,公开于世人面前。
“如果没有海军的支持,不要说在岚山一带缺枪少弹无粮的第二军剩余部队,即便是胶澳战场,整个都会发生jī变!总之,现在战场局势正在朝着不利于曰本的方面发展!”
在大隈简单的汇报之后,元老们先是沉默了一会,这是习惯,即便是他们早已知道了事件全部,在这个时候也要思考一下,然后才会发言,而在这些人中,第一个发言的是资历最潜的西元寺公望。
“支那是远东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尚未被瓜分和被一个西洋列强独霸的落后国家。西洋列强之所以未能吞并中国,显然是同支那的过于庞大有关。在欧战之前列强各国中兵力最多的不过kc万如『lù』国,最少的仅几万人,如美国,世界头号殖民帝国英国的兵力也不过50余万人,即便是作为后起之秀的曰本也只有20余万人。要把这样少的兵力单独投入到有数百万平方公里和有剀亿人口的偌大的中国来,同时还要保护他们自己的国家和诸多殖民地,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
也正因如此,西洋各国一致接受了美国提出的“mén户开放”、“利益均沾”的原则。
尽管各国『zhèngfǔ』各自难免还会抱有自sī的目的,争吵和冲突依旧不断发生,但是,中国作为独立国家的资格至少在形式上保全了下来。直到欧战爆发之后,情况才再度发生了某种变化。对曰本而言,鉴于世界版图已被瓜分完毕,故而才试图乘机改变这种状况。”
出人意料的是,西元寺公望并没有从时局去加以说服,而是从国际的大环境以及制定对大陆扩张政策的源由说去。
“欧战爆发之后,一边是由英、法、俄、美等组成的协约国,一边是由德、意、奥、土等国组成的同盟国。协约各国为防止远东祸起,力劝曰本加入协约国,而我国则乘机要挟,迫使英、法、俄等同意曰本可在与协约国权利无关之支那各地“自由行动,不加干涉”,并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我国在支那的扩张,不能不引起欧美各列强的不满。但是英国也好、法国也好,要让他们把有限的兵力投入到中国来同曰本一争高下,不仅战争中不可想象,即使在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