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4 页)
似的弹xùe把大地糟蹋得满目疮痍,在飞机降底高度,他拿起在连云购买的凤凰牌相机,随后便拍了几张底下的废墟照片,此时,在他眼中,眼前的青岛,到处都是毁灭,而此刻在机翼下展开的景象是最彻底的破坏。
“……这是我们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整个青岛的上空,完全被一阵jī昂的音乐声所笼罩着,遍布全城的大喇叭播放着用飞机空运的唱片,那些唱片无不是德华大学合唱团最新灌唱的新唱片,在过去的几天之中,每天,都会有数首新歌通过收音机传遍全国,而唱片也会在第一时间用飞机从连云运到青岛。
当莫理循乘车进入青岛时,听到耳边传来的音乐声,到是有些入神,在沿途经过焚毁的棚屋和建筑物、倒塌的砖石结构、一堆堆建筑残骸,到处散发出毁灭的腐臭。然而,成群结队的正在清除碎砖破瓦的人们看起来很健康,而且jīng神抖擞。甚至还能看到儿童在废墟中游戏,显然这里的人们并没有被来自海上的炮击所击倒。
或许正像这首歌里唱的那样“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在汽车朝着前德国总督府驶去时,莫理循看到一面墙,他注意到一张巨幅的招贴画:在那幅招贴画的中央,有一个巨大手臂抓着一只步枪直伸向天空,而在手臂周围却是一队队士兵,左边写着“唤起民众”,左侧写着“组织民众”,中央的队列中则写着“训练民众,”而最为醒目的却是那擎天手臂上写着“全民抗战”。
看着那副招贴画,看着那擎天手臂上的“全民抗战”四字,再看着那在废墟间玩耍、游戏的儿童和那清理废墟的一张张jīng神抖擞的面孔,在这一瞬间,莫理循终于真正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个国家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以青岛为发生的,或许青岛正在全中国掀起一场风暴,一场改变这个国家面貌的风暴,这个国家的那些麻木的人们或许将会在这场风暴之中慢慢觉醒过来。
在汽车驶向总督府时,莫理循的眼睛依然望着那招贴画,望着那几个字——“唤起民众”。
第261章 只有……(求月票!)
第261章只有……(求月票!)
“啪”
一声惊堂木,在茶馆内响了起来。
“且说那东洋鬼子,眼见着这海水为赤,无不被吓的心胆俱裂,yù撤,岂能心甘,yù攻,涌岸上非死即伤那神宫眼一转,便在小篷来动起了歪脑来……”
在大兴茶馆内,一个个茶客聚jīng会神听着说书先生在那里喷着唾沫在那里说着《五十三勇士大战八千东洋兵》的新书,一个个的无不是听的热血沸腾。
五十三名战士,三tǐng重机枪杀伤敌日军三千余人的特大捷报,只是瞬间的功夫,便通过广播传遍了整个中国,接着各大报纸也接连刊登了事情的经过。这种事情过去从未有人做到,这五十三名战士,在广播电台、报纸舆论的宣传下,迅速了成为了战斗英雄,甚至更有人将其称之为民族英雄。
而淮海经略使公署更适时推出了《五十三勇士大战八千东洋兵》的评书,然后透过其它渠道传往民间后,这评书不过是短短几天的功夫,便在全中国火了起来,国人同洋人打了七十来年的仗,可从未没赢过,那英雄什么的也曾出过,可是像这样以一敌百的英雄,还真没有过。
“好汉子”
“这才是咱中国的爷们”
在听着那说书先生提着虚构中的“伤兵拉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情节时,那茶馆内的茶客们顿时叫嚷了起来,更多的人甚至连眼睛都跟着红了。
“爷们,真爷们,咱中国的兵,若都是这样的爷们,那洋鬼子又何以为惧”
“可不是,这江苏陆军,打出咱中国爷们jīng气神来”
正值jīng彩时,却又是猛的一拍惊堂木,喝了一口茶来,而一旁的一少年连忙拿着捧盘在各桌前走着。台下的众人纷纷打起赏
“男儿yù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说书先生缓声道出这一句话时,眼亦是一红。
“经略使道出这句话时,双目微红,对身旁秘书言道……”
“狗屁”
台上的说书先生一提到经略使,楼上雅间坐着的关振铭只觉心下一堵,嘴里便崩出这么一句话来,尽管嘴上这么说着,可他知道,打从今个起,他怕得要绝了那想据**为已有的心思。
过去,他李致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