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2/4 页)
“守住这里,明白吗?”
上士睁着眼睛看着机枪伍伍长。
“是”
机枪伍长的回答很简单,利索,不拖泥带水。
“和那、那……形成交叉火力,我带排主力在这……”
站在路边的上士用刺刀指着港口的几个位置,这为了防止小股日军从海上登陆偷袭港口,而布设的一个火力点,而周围亦随处可以看到的布设工事的士兵。
事实上,从他们进驻开始之后,即开始为青岛的防御而努力着,一个师的部队除去被分散布属在各个要塞之外,还布置在德军之前因兵力不足而放弃的要点地区,近两万名劳工被紧急征召,以修建新的要塞,在青岛的仓库之中有着充足的原料,至于水泥根本就不用担心,青岛有一座水泥厂。
充足的物资使得守军可以修建更多的要塞,当然前提是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才使得守卫青岛的部队不得不依靠德军遗留要塞作为守卫青岛的核心。
会前岬炮台,始建于1902年,位于伊尔斯斯山南部海岬小高地上,当年德军在此建有大型掩蔽部,炮台上配备有两门在1901年从大沽口缴获的240毫米海防炮,以及三门150毫米海防炮。
炮台上这五门海防炮均建有半球型钢板防盾炮塔,呈南北一字排列,所有的火炮皆可360度环射,此外德军还在炮台四周建有数座机枪堡和一条环型防御述,而在大型掩蔽部内还有一条地下运兵道,与北面不远的伊尔其斯兵营相通。
由于地理位置其重要,是在德军构建的青岛防御体系之中的重中之中,扼守青岛外海入口的必经要道的最重要海防炮台,在必要时,还可以得到身后衙门山炮台的火力支援。
因为这里是扼守外海入口最重要的炮台,在过去的几天之中,炮台周围防御得了充分的加强,除去设立了更多的机枪堡外,还增加了几道防御壕,守军更是从百人增加至两千人之多,而且还进一步增加了炮台的海防力量。
“嗨……荷……”
在通往会前岬炮台的道路上,上百名打着赤膊的士兵正拼尽全力,拖着一门沉重的大炮,士兵们肩膀系着皮带,腰完全俯下去,双手甚至贴着地面,每一次都用爬的方式,走走停停的拖着重炮缓缓朝会前岬走去。
“就像是川江的纤夫一般”
在不远处的机枪堡内,说话带着四川音的士兵嘀咕着,这门150毫米轮式海防炮和另外六门150毫米海防炮一样,都是从连云运来的,炮运来是容易,吊下火车就行,可是想装要塞炮安装到炮台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烈日下,士兵们挥汗如雨的拉着大炮,拼命要把大炮拉上炮台,最后再推到刚刚筑成的炮台上。
“来,来,再来一把劲了”
炮兵排长们喉咙都快喊哑了。
“看得见山顶了”
士兵们喘着气,用力拉,走不到十来步,就疲惫不堪的停下,缓上一口气后,又发出了口令。
“拉啊……”
终于在火炮被拉上炮台顶的时候,所有的士兵先是长舒一口气,然后便懒懒的躺了下去,每一个人这会都累的没了什么气力,这可是十几吨重的要塞炮啊
“为什么不用马,难说道都找不到马吗?”
在炮台上的汉克斯少尉看到这一幕,便摇头问道。
“没有马,我们来的时候,压跟就没带马,骑兵团的马到现在还没运过来”
当那些士兵在休息一会之后,再一次移动大炮,以便将火炮拉到新炮台的时候,在炮台上的炮手们则在不断的训练着,他们大都是陆军的炮手,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要塞炮,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却是炮台上的德国“雇佣兵”,这里曾是他们的要塞,而现在他们却是穿着中**装的“雇佣兵”,尽管中德已经宣战,但却并不妨碍他们向德国的“敌国”传授如何操作要塞炮。
在德国炮手的命令中,装弹、装药、装低火的模拟训练一遍一遍的进行着,随着观察所传来的数据,炮手们又调高炮身。此时海上一片皎洁,全无一丝敌踪。
“要不然放两炮试试吧”
会前岬炮台台长于哲,看一眼身旁的汉克斯少尉,便开口询问着他的意思。
“也行,你们总要试一下”
“发现敌舰”
就在这时,炮台上传出了警报声音,于哲连忙举起望远镜朝着海面上望去,却看到海面上果然出现了敌舰的踪迹,几艘轻巡洋舰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