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3/4 页)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国家未表明态度,这个国家就是英国。
几乎是在德国卷入战争的当天,本就无意将战事扩大至远东的英国,担心一旦战事延及中国领土地、领海,势必引起中国的骚乱,影响英国对华贸易,损害英国在华优势地位,因为英国外交葛雷以同盟关系通知日本,他本人并未预见英国因同盟关系有向日本求助的可能,而决心趁火打劫的日本却不顾英国的表示,仍主动提出了参战的请求,与此同时,则加紧对德作战的军事部署,到8月3日,日本第二舰队在佐世堡已经作好了随时出动的准备,而陆军参谋本部已着手制订进攻青岛的作战方案。
对于日本参战的请求,英国心存疑惑,可以说是颇为矛盾,他既害怕日本乘机扩大在华势力,侵犯自己的在华权益,又担心日本占领德属太平洋诸岛会同澳大利亚以及美引起纷争,而另一方面又希望借助日本海军的力量,消灭德国远东舰队,保护英国对华利益,尤其更为害怕日本倒向同盟国,对战争大局不利,正是这种矛盾心理,使得英国只能是希望日本在有限的范围内参战。
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当天,即通过驻日大使格林向日本政府表示“万一战争波及远东,香港和威海卫受到攻击时,希望日本予以援助”,8月7日,英国驻日大使正式要求日本出动海军协助搜索并击毁正在中国海面袭击英国商船的德国伪装巡洋舰,英国的目的只不过是希望日本仅在中国海范围内助他一臂之,却未料这正中日本下怀。
8月7晚10时,东京,首相官邸。
首相官邸会议室内,大隈内阁所有的阁员都齐聚于此,会议自然是由首相大隈重信主持,依次是外相加藤高明、大藏大臣若槻礼次郎、陆军大臣冈市之助、海军大臣八代六郎、司法大臣尾崎行雄、农商大臣大浦兼武、递信大臣武富时敏以及负责记录的内阁书记官长江木翼。
这是在格林大使提出希望日本参战的请求后,大隈重信紧急召开的内阁会议,而会议的议题则只有一个——讨论参战问题。
“英国参战之后,即使战争继续下去,最后的胜利也在英国方面,就是最坏的情况也会是对英国有利的不分胜负的结局。所以日本参战没有什么损失。”
在会上外相加藤高明再一次强调着参战的好处。
“抓住好机会,在世界上提高日本的地位,在东亚进一步巩固日本的立脚点”。
接着他又把视线转给首相大隈重信,指出参战的理由。
“阁下,现今日本还没有处于根据同盟条约的义务而必须参战的立场,因为盟约所规定的协同作战事态,并未发生,但是基于英国的请求、同盟的情谊,和帝国趁此机会可以从东洋肃清德国的根据地,在国际上进一步提高地利的利益,所以断然参战,相信是适合时宜之良策。”
这么说倒不是为了促成首相同意参战,事实上,在参战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讨论,欧战爆发已十日,在日本国内,这场欧战已引起举国关注,而国内“举国一致”要求参战的口号更是几乎成了朝野上下共同的声音。
现在,这一切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而他把根据日英同盟的“义务”和“情谊”两者分别开加以使用,认为即使没有发生德国攻击威海卫和香港的情况,也可以“情谊”作为对德宣战的根据,而根本目标就是为了保证日本在亚洲军事行动的自由。
果然他这么一说,无论是首相大隈重信或是海相八代六郎、陆相冈市之助以及司法大臣尾崎行雄、大藏大臣若槻礼次郎无不满意的直点头,这正是他们的目标。
事实上对于参战,各人有各人的出发点,但归根到底,他们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就是利用参战,尤其是利用在亚洲和中国的“自由行动”,达成在中国扩张的目的,以缓解国内的经济危局,
大隈重信点点头,将视线投给陆相冈市之助,而冈市之助则迎着首相的视线说道。
“阁下,无论如何对日本而言,这是一个绝不容错过的天佑之机。”
“的确”
海相八代六郎立即接腔说道。
“对于参战的问题已经无需再进行任何讨论,剩下我想就是同英国讨价还价,谈判参战条件的事情了”
八代六郎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爽快,固然有造般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大隈重信已经承诺,海军绝不会卷入欧洲战事,不仅海军如此,就是陆军也不会,换句话来说,日本绝不会涉足欧洲,至于对德宣战,仅只是趁火打劫而已。
接下来众人纷纷表态取得共识之后,又商定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