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部分(第2/4 页)
大地主了吗?他们村的地加起来,都没四千多亩呢。
老王继续编着他的筐。
“哪有这样的好事?一家就分地四千多亩?哪来这么多地分,你若说一个成丁分二百亩地,我还相信,边疆嘛,地可能不肥沃,可能还得开垦。可你说不论男女老少一人二百亩,我不相信。”
“爹,这可是朝廷的旨意,是皇上的圣旨,这些年,皇恩浩荡,咱们日子越过越好,朝廷什么时候骗过我们小老百姓啊。而且到了那边,头三年免田赋,后五年半赋。如今这田赋本来就低,一亩不过十五文钱,若是再这么一免,更没多少了。”
老王把旱烟杆在鞋底上敲了几下,“四千多亩地,就算朝廷真给,可我们家种的过来吗?现在我们家五个成丁,加上你娘还有你们媳妇还有你们三个妹妹,家里能干活的也才十三个人,但女人不比男人力大。就算再怎么粗耕,甚至是轮耕,可也种不了那么多。”
老王算了另一笔账。
现在的田赋是按田亩征收的,不按丁口了。四千二百亩田,一亩十五文钱,那一年的田赋也是六万三千钱,固定不变的。前三年免,后五年半,那后五年一年也得三万一千五,八年一过,以后每年至少六万三千。
光靠种地,这六十多贯钱赋可不少。
再者说了,朝廷就算给地,可怎么能够开垦的出来这么多地呢。垦荒可比种地更难。
而且,这背井离乡的,去那个什么高加索,老王还是不愿意。祖宗坟地都在这里呢,以后清明冬至的时候,谁来祭扫。
“爹,你怎么还是那么古板啊。咱们家二十一口人,能干活的确实不多,可不是还有政策吗,有一口人就送一个奴隶。二十一口人,就送二十一个奴隶,这可是最大的好处。现在的奴隶多贵你又不是不知道,若是能分到二十一个奴隶,哪怕其中只有一半是成年能干活的,那我们家以后也有二十个能干活的人了,买牛马耕种,四千多亩地,轮耕,甚至农忙的时候再雇佣点人,肯定能种完。税赋是不算少,可我听说现在那边还在打仗,粮食可是很金贵的,比中原价格高,种出粮食来不怕卖不出价来。”
“打仗?那更不能去了,都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打仗的地方绝对不能去。再万贯家产,良田千亩,也不稳当,一遇战事,兵过如匪,什么都不可靠。”
反正不管王大富怎么说,老王是打定主意不去什么高加索。
他不相信什么一人二百亩地,也不相信朝廷还给移民发奴隶,而他最担心的还是那边居然还在打仗。
经历过战乱的老王,对战争有着本能的恐惧。
“不行,绝对不行。”
“爹,你要是不同意,那我就带着媳妇孩子自己去。”王大富急了,也说了狠话。
这种贫苦的日子他是过够了。
第1594章 金凤凰
“陛下,真送奴隶啊?”
郑善果都对张超的大手笔震惊了,一个中原百姓移民来高加索,居然就给二百亩地,还白送一个奴隶。分田分山什么的,郑善果倒不觉得有什么,反正都是那些蛮子们的,拿他们的地分给汉人移民,朝廷也不心疼。
可奴隶贵啊。
地是不值钱,但奴隶这年头在哪都是硬通货,仅次于黄金了。
从地中海到江汉,在哪里奴隶都值钱,非常值钱。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张超倒是不在意,奴隶确实贵,但贵又如何,这东西就好比钱,只要钱花对了地方,那么张超是从来不在意花钱的。钱嘛,放在那里存着,其实一钱不值,只有用出去了,才能体现出价值。
朝廷要接管高加索,要控制高加索,一个高加索,连通里海和黑海,同时也是西亚和南欧的门户。
更是中亚和中东之间的通道。
对于大华来说,控制高加索,那就相当于扼住了阿拉伯的咽喉,甚至也将一把剑抵到了欧洲的背后。
这样的地方,必须得掌握在手。
但仅靠武力征服,是不够的。打下来之后,还得统治还得占领,光靠那些土著蛮子,是不长久的,那里就是火药桶,没有外来人的时候,他们自己都能打上几千年。
华夏开疆拓土,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方式,就是移民开拓。凭借着汉家强有力的繁衍能力,靠着人口优势,来拓张。
最初的时候,华夏也只是占有黄河流域,后来扩张到下游的淮河流域,再汉江流域,再长江流域,再到岭南,可以说,都是这样一点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