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页)
苏元春雅儒迷人的儒将风采和爽朗豪迈的武将风度,直在心里感叹:大姐的命真好,如果我日后的郎君及得上苏大帅的一半就好了……
第七十四章 忠孝难全(1)
赵荣正饶有兴趣地观赏洞内的摩崖石刻,赞不绝口:“‘荫分北极’……‘情游于物之外’……好,好!”
突然,赵小荔指着上方叫道:“大哥你看!”赵荣正抬头仰望,只见褐色的洞壁上方,袅袅焚香飘出半圆形的洞口,恰如夜色的天幕上,半轮“月亮”在漆黑的夜空中游弋。下方的石头上镌刻着七个真书大字:“明月与天分一半。”
赵荣正连声叫好:“‘明月与天分一半’,意境深邃,令人回味无穷。此景此名,绝了!”
苏元春谦逊道:“见笑见笑。纪常兄才倾八斗,墨宝是一定要留的。”
赵荣正笑着推辞:“好句子都让大帅占尽了,哪里还有荣正献丑的地方?”
“龙元洞也很不错,不知修得怎么样了?”苏元春对龙元洞十分赞赏,在小连城要塞动工之际,也率先捐款,发动龙州官绅筹资,由蔡希邠、赵荣正督工,对龙元洞进行修葺。
蔡希邠说:“赵先生在这方面有些心得,颇有见地。”
赵荣正道:“龙元洞风水朝向都不错,只是侧顶采光透气的洞口太大,又正对着‘帅位’,风雨可以直入洞内,如果设一幅照壁遮护,风水就更完善了。荣正入国子监深造时,曾蒙恩入紫禁城面圣,见九龙壁图案十分精致,意欲按此图设一照壁,以采北方王气,也有大帅为国戍边,遥思圣上的意思。龙元洞本是道家洞天,应当仿造蓬莱阁的建筑格式,洞名也应改为‘保元宫’,大帅以为如何?”
苏元春点点头:“这个的思路不错,你们着手办吧。”
亲兵们已在洞中设好便宴,众人入席。酒至半酣,苏元春忽然想起一事,问蔡希邠:“水口关右台动工了吧?”
蔡希邠摇头道:“右台复工以后,法方又来抗议……”
“你没说那块地的我的?”
“说了。他们说地契谁都会造,如果真有确凿证据,让他们相信那片地真的是大帅的私人财产,就不再过问了。”
“不只是那小块地,涉及到那一带上千亩国土呀!”苏元春望着供奉在洞里的先父雕像,沉默无语。
三十多年前父亲慷慨赴死,尸首也不知抛洒何处,继母改嫁前把父亲穿过的一件褂子留给他,以后的戎马生涯中,他一直带在身边,这是他的吉祥物,也是激励他拼搏奋进的动力。戍边以后,他选了一截珍贵的檀香木,请人照父亲的画像刻成雕像,连同遗衣供在白玉洞中的神案上,籍以寄托深深的哀思……
赵琴见丈夫分神,打岔道:“今天不谈公事,大家吃菜,吃菜呀……”说着夹起一块肉放进赵小荔碗中。
苏元春回过神,也端起酒杯招呼客人:“对对,不谈公事。纪常兄,干!”
便餐过后,赵琴见丈夫仍然郁闷,知道他放不下心事,便领着客人继续在洞里游览。
苏元春默默点燃三炷香插入香炉,然后取下供在神案的褂子抱在胸口,眼噙热泪跪到雕像面前,轻声祝祷:“慈父大人在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不孝,为了大清国土不被番鬼霸占,只能委屈你老人家了……”
董乔悟出他想干什么,规劝道:“大帅,那地方风水不好,地势又低,下雨容易受涝,还是另想办法吧。”
苏元春陷入了深思。精选风水宝地安葬祖坟是涉及家族兴旺、后代发达的百年大计,风水行家和家乡老人都说,苏家祖上喝形为“罗伞遮太子”和“上水螯鱼”的两处名穴,应在“元”字辈身上,造就了苏元璋、苏元春和苏元瑞一门三提督。
他清楚地意识到,身为朝廷钦命的镇边大将和笃信风水、深谙方术的地理玩家,他将不得不在一大片眼看就要被外人夺走的国土和家族命运、个人前程之间作出痛苦的抉择。
“即使朝廷不心痛这片土地,也得为百姓着想啊!火烧眉毛,只能出此下策了,算是先父陪着我,父子二人同守边关吧!”苏元春泪眼滂沱,哽咽地说。
土地是祖辈传下来的无价之宝,如果敌人明火执仗强行霸占,他可以率兵夺回,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然而软弱无能的朝廷已经同意按法方方案勘定边界。大片国土眼看不保,身为手握重兵戍边保土的将军,却只能惊动自己的祖宗神灵,使用最古老、最神圣的方式为国家捍卫领土,这是何等的无奈、何等的悲哀!他的眼泪不单是为了早逝的先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