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老臣…。”
张大人一把年纪。担忧百姓之心急切难挨,又被杨鸿之方才的厉言指责,歪曲自己的意思,一时竟语不成句。
“好了。”则承帝挥手,不怒自威,看向站在大殿中的太子,“临烨,你的想法呢”
大殿左侧首列的太子殿下负手而立,锦衣玉冠,星眸剑眉,英姿傲然。
“父王,儿臣认为锁城门时为了防止瘟疫扩散,若不做此举,那又会有多少百姓受害呢造成的后果无法想象,如此,孰轻孰重,理应舍小取大。”
周大人杨大人听到太子的一番言论纷纷点头,一旁的张大人忧忡着脸叹气。
“陛下,太子所言极是,治国理家应有浩瀚胸襟,容千山万水黎明百姓,若因小众而连累大家,因眼前而不顾以后,实有不妥。”说话的人正是一直拥立太子的左丞相,与右相顾纯非同等官位,与其父同辈。
“嗯…。”则承帝沉吟,看到从早朝起就一言不发的右相,“顾爱卿有何所见说来听听。”
“微臣也认为首当封锁城门,不过,益州百姓不可不救。倘若等到益州人人患染,相继死亡,草木皆衰,荒凉满地,损失惨重的会是陛下您。”
益州乃锦绣之城,善养珍贵的金丝蚕。每年上供朝廷的锦绣丝绒不计其数,皆为上品,而金丝蚕却只益州气候地域方能生长,用金丝蚕吐出的蚕丝织成的锦绣更是珍品,除了帝君皇族,在朝中只有一等官爵才有资格拥有。益州如此风水宝地变成废墟,怎不是永庆王朝一大损失
“爱卿认为如何两全?”
“臣愚昧,荐拙策供陛下酌量,首先应对感染瘟疫人群的症状一一总结咎根,从而分辨出没有感染瘟疫人群,臣以为,应放其出城,为防后患留其在益州城外驻营三天勘察,若无疑似瘟疫症状,可任其自由,反之将遣送益州城内。而瘟疫症状送报太医院由太医研究其根治方案。”
“万一在城外有人患染瘟疫而未及时发现又传染他人,那该如何瘟疫传播之迅速,想必右少相应该清楚吧。”左相反驳道。
“所以更应严加防范,据我所知,从古到今引发瘟疫根源无非是病从口入,百姓饮食有误而起,只要从这入手,定能消减瘟疫传播势力。微臣恳请陛下拨款遣食。”
龙椅上掌握生死大权的帝君点头缓言道:“依右少相所言,众卿家可有异议”
顾纯非此番言论娓娓而来,严密周全,虽提倡封锁城门却也以宽仁之心不放弃益州百姓,比起“舍小取大”的冷酷政策,着实得人心。太子左相等见无缝可漏也沉吟不语。
“一切照右相所言而办。”
“吾皇英明。”
众人齐跪高呼,震响整个昊仁殿,悬在头顶似乎可以飘到益州救灾民于水深火热。
☆、第 2 章
第二章
“右少相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哈哈。”
沈言与顾纯非并肩走出昊仁殿,拍着他的肩膀调侃。
“沈少将也可以在大殿上吱一声,必定惊动文武百官。”顾纯非斜睨身侧的友人,打趣道。
“我一介武将参合这作甚,每日上朝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沈言摆摆手,一副事不关己的摸样,突然眼色一沉。“可惜陛下把这事全权交给了左相,白给了他立功的好机会。”
顾纯非顺着沈言的目光望去,不远处的左相垂首在太子身边说着什么。
“左相大人论年辈论威望都在我之上,这等大事交给他任命也是应该。”
“哼,纯非,这种话就无需再我面前说了。”
顾纯非在为沈言重新系上狐裘的锦结,沈言看着他低垂的眼,和唇角勾起的笑容,噙着轻蔑。若此时他抬起眼,那里盛放的一定是不屑的倨傲与万分冷意。沈言这样想,那才是顾纯非真实的摸样啊。
彼时纯非与沈言不过是七岁的孩子,与同龄的孩童一样在王城声望最高的学院念书。
一天清早,老师尚未到,玩心突起的小沈言趁顾纯非去内急,将他今日准备上交给老师的功课偷走,藏在后院荷花池边的榕树下,等回到前院堂中时看到顾纯非正安然坐在位子上看书。
看来还没有发现呐,呵呵。沈言偷偷地想,不禁弯起了嘴角,真想看到顾纯非紧张慌乱的样子。
顾纯非抬头看到沈言走来,微笑着,如平日一般温和如旭,软软的声色对他说:“小言,我刚才发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你要去吗”
“啊真的!当然要去,走,纯非,快带我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