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务之急和生活前景大为不同。对这些后来者的首先要求和期望却是丰厚的嫁妆、强大的社会关系和多样化的个人技能,包括音乐、刺绣、素描,也许还包括会用法语和意大利语对话。♂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一部分还包括已婚者是如何明白婚姻的意义以及婚姻对他们的要求的,包括规则、指南、目的和奖励。我们将回顾婚礼的演进和已婚状态的定义(两者不是同义词)。“婚姻与家居”一章探究了构成婚姻体验的日常生活的现实。例如玛莎和大卫·莱特的生活。“你们要生养众多:作为婚姻核心的子女”一章集中讨论育儿的方方面面,包括节育、生产、护理、训练、教育、关爱、管教、悼念等等。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既特殊又是争论焦点,也是联系过去与现代的一条重要的线索。过去,死亡结束了很多年轻人的婚姻,而现在离婚充当着这个角色。“出现问题怎么办”一章概述了配偶对婚姻破裂问题(重婚、分居甚至谋杀)的处理方式,但我们的重点是考察复杂的离婚制度以及监护权和财产的分配。
通过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分析历史上的婚姻的核心价值与实际,第一部分将带你近距离观察过去,关照现实,设想未来。了解历史上的婚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现代社会的婚姻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把历史上的婚姻浪漫化,因为就像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所说的那样:“对历史的无知导致我们诽谤自己的时代。”我们自己的时代当然也非常有趣,第二部分将要讲述的就是漫长婚姻历史中最新的篇章。
第一章 过去的丈夫与妻子(1)
配偶
1670年11月10日,加拿大魁北克城地方督察吉恩·泰伦给法国的财政部长写了一封信:“被送到新法兰西的年轻妇女(所谓的‘国王之女’)都结了婚,并且几乎都已怀孕或育有子女,此事证明该地区具备充分的人口繁育条件。本人强烈建议那些准备(明年)到该地区来的妇女具有可观的相貌且身强体壮,适应当地的劳作,或者至少具备一些操持家务的技能……最好由其教区牧师或原籍法官开具证明,确保她们是自由之身并适合婚配。”
信中所描述的这一野心勃勃的“配种”计划成功地招募到了737位妇女,人称“国王之女”,她们远离故土法国,来到以毛皮贸易闻名的新殖民地——新法兰西,那儿的男人数目远超女人,所以无论是士兵、移民还是毛皮贸易商都渴望娶到老婆。大部分“国王之女”出身贫寒,半数以上的人是孤儿,除了姿容可观与善于持家之外,不少人还能识文断字甚至计算账目,另外,国王还给她们每人至少50里弗的嫁妆(国库空虚的时候例外),很快她们便找到了丈夫。
其中,19岁的凯瑟琳·保罗是法国拉罗谢尔人,嫁给了26岁的石匠兼农夫艾蒂安·坎波,两人生了15个孩子。来到新法兰西时,29岁的马杜丽娜·蒂博尔与刚刚丧偶的吉恩·米洛结婚,他是个制作精密工具的专家,与蒂博尔生了6个孩子。只有极少数的妇女做出的一些不端行为,让计划的赞助人失望。例如凯瑟琳·桂茜冷,其生活方式令时人不齿,还曾经被法庭以卖淫罪判刑。她有好几个私生子女,却连自己与丈夫合法的婚生子女都不愿抚养,任由别的家庭前来收养。然而,声名狼藉如凯瑟琳,也不难觅得配偶,她一共离婚两次,并很快有了第三次婚姻。如泰伦和其他法国官员所愿,身强体壮的“国王之女”们生养众多,甚至连现代的法裔加拿大人皆是她们的直系后裔。凭借其个人品质与技能,她们在17世纪阳盛阴衰的法属加拿大殖民地婚姻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行使了选择未来丈夫的权力。“国王之女”的监护人、乌尔苏拉修道会高级监事玛丽·德·兰卡纳斯嬷嬷认为,选择夫婿之时,她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是男方是否拥有房产。根据较早来到新法兰西的妇女的经验,没有合适的住处,会给婚后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直到宜居的新房建造完成之后,情况才会有所改观。
1667年,一批“国王之女”抵达魁北克。当地官员向其中地位高者致意,一旁,热切的单身汉们在列队欢迎新人的到来。
第一章 过去的丈夫与妻子(2)
如同历史上的新法兰西殖民地一样,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有其特定的择偶标准,而且,无论何时何处,想要确定一段婚姻,都应从考察配偶双方本身开始:他们是怎样的人?两人有哪些共同点?双方对婚姻有何期望?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对方作为结婚对象?
首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