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1/4 页)
�萑肓吮览5谋咴担�唇�堵С鏊�兄�赖氖虑椋�愫�比徊换峤邮芡�哺��粝氯魏蔚南M��
“建德二年三月,我部曾奉命假扮山贼潜入自杞行至磨巨一带,所获甚是丰厚!盛明元年七月,我部再入罗氏,历时十七日获钱九百余贯、上好毛皮数百张,牛黄、细毡无数……”或是亲自参与过的,或是听军中老兵谈及过的,已经彻底绝望的高鸣完全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由高鸣嘴里娓娓道出,也着实让众多审讯者暗地里抹了一把冷汗。到现在为止,鱼寒或许还没有彻底相信对方的供词,却已经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能够被踹到罗殿地区上任是多么的幸运。
大理国贫民弱这是事实,为了能够获得政治上的支持与军事上的庇护,大理国在接受册封成为藩属之后对大宋采取了极其恭敬的态度,这也是事实。若是分开来看,这些和鱼寒甚至西南地区的所有大宋官员似乎都没什么关系。但要是把这两个事实加在了一块,那可就真难免会给他们带来点小麻烦。
别看每次进献的那些什么大理马、牛黄、细毡的特产在大宋压根值不了几个钱,但对于大理国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菲的开销。这要是放在前些年还稍微好说一点,勒勒裤腰带也就从牙缝里给挤了出来。但自从段正严逊位成了广弘禅师之后大理国内本就纷争不止,税收什么的也是受到影响一年不如一年,偏偏给大宋的孝敬不能少,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
没想到还可以厚颜无耻地将大宋官家的回赐给搁上几年再运回去,大理国君臣却自行琢磨出了另外一种借花献佛的办法,就是利用大宋对待西南少数民族的态度假扮山贼从这些同样是穷困潦倒的边民身上找回些许贴补。以前没来罗殿闹事,那只不过是因为这里太穷,人家跑一趟还不够出兵的花费而已。
 ;。。。 ; ;
第七十六章 结寨自保
结束了对大牢内那个贼人的审问,半信半疑的鱼寒不敢为了笼络人心而做出任何表态,深受其害的各寨头人也不敢顺势而为承担擅自挑起两国争端的罪名。好在不管怎么说罗殿也是大宋的领土,朝廷命官虽大都不愿来此履职,但真出了什么事也并非找不到人做主。
为了能最大程度内引起本地刺史大人的重视,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官兵前来帮忙讨回公道,那封盖满了各寨头人手印,极其煽情足以让人看了就潸然泪下充满血泪控诉的求援信由朱熹亲自提笔写成,并派出了嫡传弟子凌文佑前往清州面呈。
“元晦先生,您看这……”信送到了,回复也很快,结果不但远没有达到预期反倒是让鱼寒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没有任何官军前来的可能,朱熹的子玉兄却给回了两封信件。第一封是公开的,内容么……只能说很官方很能让人看得头晕目眩。但经过博学多才的朱熹归纳总结后,所有人还是明白了那无非也就一个意思而已。对于罗殿地区最近发生的惨案官府已经知晓并且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通报给朝廷,但在得到官家的明确指示前,禁止兼职招抚使鱼寒做出任何过激行为破坏大宋与大理国之间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否则必将严惩不贷。
没半点用处的官样文章,倒是那份写给朱熹的私人信件却证实了他们已经获得的供词并非随意杜撰。信很长,除去那些情真意切的问候语之外,还用极其隐晦的方式再次强调了关于本地的某些特殊情况。
首先是这次发生在罗殿地区的事件并不值得小题大做。瞧瞧旁边的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广南西路,但凡是和大理接壤的地区,同样的事件哪年不闹个十回八回?也就是罗殿地区的边民因为头一次撞上才会大惊小怪,等他们被抢着抢着抢习惯了,自然也就懂得该如何去应对。
紧接着,那位子玉兄就劝慰朱熹要理解大理国这种行为。毕竟这年头对大宋国还保持恭敬态度的国家已经不多了,对于一个岁岁来朝年年进贡的藩属国还是应该多一份宽容的。毕竟人家国贫民弱的日子过得也挺不容易,偶尔也会因为囊中羞涩凑不出那么多的贡品,为了照顾大宋朝廷颜面做点出格的事也情有可原。
信的最后,那位鱼寒的顶头上司之一还请朱熹帮忙转告某个混蛋,为官别太浮躁要多从大局考虑。眼下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要安抚住罗殿地区的民心,让那些还没习惯被人打劫的蛮夷别再继续闹事。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告诉他们,朝廷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就一定会按惯例对此次事件中受到伤害的各族民众做出一定的经济补偿。当然了,这具体的数额还得看经过层层盘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