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班地完成这个过程,我们本可以期待着二三十年后在报纸上看到,“中国驻欧美某国新任大使阿威”这样的文字。
可是阿威并不会满足于任何已经即定的人生轨道,正如他会试图去改变自己的外型一样,他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未知前程,从来不会停下来稍微驻足。
2003年硕士毕业前夕,我们这些朋友们都知道,阿威正忙于参加一个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应聘事宜,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地同全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们在竞争着非常有限的几个职位。这个过程要看文凭学历,要考验实际办事能力,更要看应聘者未来发展的潜能,不是真正的人才,想都不要想。
整个过程持续了最少半年,折磨得阿威越发消瘦了,我们也不敢多打听,生怕戳到他的痛处。直到2004年春节的时候,他才终于缓了一口气,说:“基本就这样了,兄弟我找到工作了。”
我们庆贺之余,也要打听一下到底在这个全球五百强里面干什么。阿威轻描淡写地说:“开始当然是从最基层做起啦,给总裁打下手,经常下基层部门锻炼,慢慢看有什么发展吧。”
说得轻巧,可是我们都听得出来,到一个大型跨国集团工作,直接步入最高管理层的决策中心,将来的发展显然不可限量。
对阿威来讲,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技能不只是英语一项,而是在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多重技能,让这些技能都得到应用,并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所要追求的东西。
今后阿威可能会越来越少地出现在新东方的课堂上,也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分公司里面,我们没法预测,只能祝他前途无量了。
。 想看书来
“HI;可爱”的新东方学生(1)
听说速成班的军官学员
2003年十一月,北京香山。我在北京新东方听说速成住宿班上,教了二十个中国现役军官,这一次,留给我毕生难忘的印像。
开班之前,就听说这个一百二十人的班上有二十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高级军官,是即将派往海外执行什么特殊任务的,临行之前突击补习一下英语口语。我挺兴奋,同行啊,肯定有共同语言。
开班典礼那天晚上,我们五个老师在门口等着学生到齐,很快身边就围上一群中年男子,那神态绝对跟任何我以前教过的学生不一样,一副见过世面,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我们随口聊着,他们也说话,也笑,也挺客气,但怎么看怎么像把我们这五个老师当小鬼了。
说他们“中年”也不尽然,也有二十出头的几个人,年龄跨度不小,但显然是一拨的,彼此都特熟悉。不知道是因为事先知道将有一批军官来学英语,还是因为军人的气质绝对跟普通老百姓不一样,我几乎立刻就断定,面前的这些人一定就是那传说当中的特殊群体,即使他们穿着便衣。
其实军人是特别容易辨别出来的,关键要注意几个细节。第一,要跟他们握手。我刚退役回中国的时候,跟别人握手是可以把对方握得“嗷”地一声跳起来,尤其是JERRY对此有极深的印像,他曾经在跟我握手后,忍着眼泪跑去找MIAO告状:“MIAO姐,我手都紫了!”
我哪儿那么恶毒啊,无非是习惯了军营里面两只手碰在一块似乎要发出“咣”的一声这种感觉。
第二,要看他们的个人卫生状况。头发可能是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型,看着有长有短,但是鬓角和后脖梗一定是刮得非常干净。穿的衣服不一定看起来很昂贵,但一定是洗得干干净净。
第三,要看他们的气色。老挺胸抬头的人,自然而然就显得鹤立鸡群,这跟身高体重完全没有关系。即使他个子不高,你也老觉得他是低着头看你呢。气色这个东西最难假冒,那种脸色是要先风吹日晒,再艰苦锻炼,再补充营养,这么折腾几年才能留下来的,具体的过程比给金华火腿上颜色还要复杂。
这么一边打量一边琢磨着,也不敢张嘴就问人家的身份,你知道他们犯什么忌讳呀?说不定是驻外使馆武官,说不定是要从事情报工作。
这样的事我可经历多了,赫赫有名的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就是我们第八十二师的邻居,经常从他们驻地附近经过,但在地图上他们的驻地显示为一片丛林地带,没有任何建筑,神秘得很。甚至有传闻,白天在那附近戴着墨镜单独跑步的,都是“三角洲”,就怕脸被人认出来。
不过好在这些人很健谈,其中一个年龄稍长的甚至是“很亲切”地问我们:“你们年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