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获百十斤鱼了。俩人累得直不起腰来。“不打了,休息会儿回家。”于帽子说。
钱爱娣躺在沙滩上,看着于毛子从吉普车里拿出一个小铝锅,到江里舀满江水,放上点精盐。捡上两条鲜鱼,刮去鱼鳞掏去内脏放进锅中。他又走到江岸上捡回来些干柴,便开始了江水炖江鱼。
江风拂面吹过,炊烟里裹着生柴呛人的味道和一股股鱼鲜的清香,让钱爱娣疲劳全消精神振奋。她爬起来凑到鱼锅跟前一看,嗨!滚开的江水已变成了乳白色,没有葱、姜、油任何调味品。可那淡淡的鱼香让她这位嗜鱼如命的上海姑娘如醉如痴,她第一次品尝到这世上如此鲜美的江水炖江鱼。
于毛子只吃了两个鱼头,剩下的鱼肉鱼汤被钱爱娣一扫而光。从那以后,钱爱娣成了于家的座上宾,民兵排的办公室也变成了知青们集聚的场所。
于毛子成了真正的知青领袖,有事没事的大家总愿意围着他转。
于毛子端坐在民兵排办公室的写字台旁,每日定点来接谷部长和范乡长的电话指示。他的身后,白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和锦旗。桦皮屯民兵排夺取了临江公社民兵训练现场大比武的第一名。他自己又当上了瑷珲县的县级劳动模范,他十分得意。还有比这更高兴的是,他与钱爱娣开始的初恋,使他懂得了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爱情。
院外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笑声,推门进来的是那位梳着短发的胖知青。她穿着碎花西式小褂,一条洗得发白的劳动布裤子,一双白边松紧口布鞋,看起来也十分俊俏。她的身后边挤着她的伙伴,还有几位屯子里的知青。
胖知青冲着于毛子喊了起来:“看呀!我们的于排长有病吧,大夏天还穿着涤卡冬装干部服啊。”众人跟着一起哄笑起来。
“去去,没事干了是吧,到江边抓沙葫芦子去,晒点鱼干,过年回家给上海的老人捎点,甭整天围着我于毛子起腻。”
“是啊!我们能吃上鱼,托的可是钱爱娣的福啊!”大伙一起又笑了起来。
于毛子站起身来,这帮小青年便一哄而散。于毛子知道,自打瑷珲县来了这批上海知青后,沿江一带的混血儿的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二毛子在当地没有人看得起。男毛子们取不上媳妇,女毛子找婆家要降低条件,山里人不懂得什么种族歧视,只知道他们破坏了祖宗留下的规矩,因此,他们便没有了名份。二毛子们没有办法,有的只好自己找自己的同类,结果呢?生下的第三代却神奇般的还原了,变成了真正的老毛子。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殉猎 第五章(4)
说来也怪,都说苏联比中国富裕,可瑷珲县的边境线长达一二百公里。二毛子的父亲都是中国人,母亲都是苏联人。而且都是中国的穷人娶苏联的女人,几十个村镇,找不出一个中国女人嫁给了苏联男人。这种现象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
上海知青改变了这一历史现象。大城市人就喜欢这种族杂交,说是聪明,二毛子便成了香馍馍。钱爱娣看上了于毛子,桦皮屯知青点的男女青年们支持了他们的队长,大家跟着沾了不少的光。
钱爱娣隔三差五地去于毛子家解解馋,青年点有了意见,她央求于毛子给青年点也趟点鱼。可趟鱼的成本太高,上哪里去弄汽车?用屯子里的拖拉机山民们又有意见,怎么办?于毛子有办法。
他整天在江边观察鱼的习性,科洛河注入黑龙江后形成了一望无垠的沙滩,就像海岸的滩涂一样,平平地往水中延伸,成群结队的小鱼逆流而上,这种小鱼叫不出名来,老百姓管它叫沙葫芦子,圆身子,小肉滚,一根刺,小细鳞。用网打,水太浅。用网抄,这些小鱼又太机灵,游的飞快。于毛子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个不费工不费力,老少皆宜的好办法。
于毛子让钱爱娣从青年点捧来十几个大饭碗,胖姑娘从大队医那里找来一些白纱布,于毛子开始了他的奇想。
碗里放的拌有滋味的麦麸子,碗口蒙好纱布,碗的中央剪一个小洞洞,然后挽起裤腿站在江水中,他轻轻地将饭碗一个一个地按在水底的沙子中。
好!成功了!知青们一起欢呼跳跃,那些沙葫芦子争先恐后地钻进碗里吃食,它扭不过身,再想游就游不出来了。于毛子这一排碗按完之后,休息十分钟,钱爱娣领着知青们就开始从下游起碗收鱼了。
鱼逮多了吃不完,知青们将鱼的内脏除净,穿成串,像升旗一样挂在院子中央高高的晒鱼杆上,苍蝇飞不上去,晒干了的鱼用麻袋一装,等到冬天大江封冻之后,用温水一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