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洪武十一年六月(第2/3 页)
(接着说道):刘大人所言甚是。从历史上看,各朝女官制度都有其特点和利弊,我们可借鉴其中的精华,结合我朝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我朝的女职制度。
朱元璋(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好,就依二位爱卿所言。你们与皇后一起,尽快完善女职制度的各项细节,朕等着你们的奏报。
刘伯温、宋濂(齐声):臣遵旨!
第三幕:公主宅制与后宫规训
时间:洪武十一年六月下旬,后宫偏殿
马皇后(召集后宫众妃嫔,神色严肃):近日,陛下制定了公主宅制,还刻制了红牌镌戒后妃之辞,旨在规范后宫行为,维护皇室尊严。诸位妹妹都要牢记在心,不可有违。
一位年轻的妃嫔小声问道:皇后娘娘,这公主宅制具体是怎样的呢?
马皇后(耐心解释):公主宅制规定了公主府邸的规模、布局和装饰等方面的标准,不得僭越。这既是对公主身份的彰显,也是对皇室礼仪的维护。至于这红牌镌戒后妃之辞,更是时刻提醒我们要恪守妇道,不得干预朝政,不得在后宫争斗。
另一位妃嫔说道:皇后娘娘,我们定会遵守。只是这后宫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该如何避免呢?
马皇后(语重心长地说):姐妹们都是一家人,要相互包容,相互体谅。若是有了矛盾,要及时沟通解决,不可心存怨恨。宫正司也会负责监督和管理后宫事务,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必将严惩。
这时,一位地位较高的妃嫔站起来说道:皇后娘娘放心,我们定会以身作则,遵守后宫的各项规定,为后宫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众妃嫔(齐声):谨遵皇后娘娘教诲。
马皇后(微微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大家都散了吧。记住,后宫的安稳,关系到整个朝廷的稳定,切不可掉以轻心。
第四幕:制度推行之难
时间:洪武十一年七月初,朝堂
朱元璋(看着下方群臣,神色不悦):朕让礼部、刑部、吏部商议的中官禁令,以及女职制度、公主宅制的相关事宜,为何还没有奏报?这都过去许久了,到底是何原因?
胡惟庸(出列,面露难色):陛下,这中官禁令涉及到宦官的切身利益,他们多有抵触,在商议过程中提出诸多异议,导致进展缓慢。女职制度和公主宅制也因各方意见不一,还在进一步协调之中。
朱元璋(脸色一沉):这些都是为了我朝的长治久安,有何可异议的?难道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就不顾朝廷的大局了吗?
刘伯温(上前说道):陛下息怒。此事确实有些复杂,各方利益交织。但臣以为,只要我们坚持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定能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朱标(也站出来说道):父皇,儿臣愿意协助几位大臣,尽快推动这些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儿臣会深入了解各方的意见和诉求,尽力协调解决矛盾。
朱元璋(看着朱标,语气缓和了一些):好吧,那就由标儿你去协助他们。务必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推行,不得有误。
朱标(领命):儿臣遵旨!
第五幕:矛盾的化解
时间:洪武十一年七月中旬,礼部衙门
朱标(坐在礼部衙门内,与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一些宦官代表商议中官禁令):诸位大人,父皇对中官禁令一事极为重视,我们必须尽快达成共识。今日把大家召集在此,就是要好好商讨,如何化解分歧。
一位宦官代表说道:太子殿下,我们并非有意抵触,只是这禁令中对我们的限制太过严格,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朱标(微笑着说):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中官禁令的目的并非是要为难你们,而是为了防止宦官乱政,保障朝廷的稳定。只要你们遵守规定,朝廷也会保障你们的权益。比如,在职责范围内,你们依然可以正常履行事务,而且朝廷也会根据你们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礼部尚书也说道:是啊,这禁令对你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也为你们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让你们在宫廷中的生活更加有序。
经过一番耐心的沟通和协商,宦官代表们的态度逐渐缓和。
刑部尚书(接着说):对于违反禁令的处罚,我们也会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合理的判定,不会过于严苛。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中官禁令的制定得以顺利推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