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3/4 页)
长公主?”众人皆惊讶不已。
妙如点了点头,讳莫如深地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自从知道有种画法,竟然可以把山长画得此般逼真。汩润书院的学生们。十分期待能看到画作者妙如,哪天能现场亲自表演。
不过,她被另一件事给缠绕住了,暂时没太多心思顾这头。
离京临行前,傅红绡曾托妙如,给她的娘家带些礼物。谁知后者第三日就被谢氏邀上了山,没来得及上门拜访,完成此事。
还有,早前在京城时,傅红绡就着手把“童趣坊”开到南边来。而今妙如都来南方生活了,生意的事自然就交由她打点。她还要去淮安府城的店铺上,跟傅红绡安排的合伙人见上一面。
终于等到书院的休息日了,妙如一下山回到槐香院,就让织云把箱笼里的礼物,清理出来。写上拜贴,跟爹爹禀告了一声。第二日就带着织云,搭上了马车,朝傅宅所在的河下镇驶去。
傅大人曾任过汝宁知府,后来年迈致仕,回到家乡养老,含饴弄孙。
到了傅宅门口送上拜贴,在马车上等了一盏茶的功夫。从右首侧门里面,出来位老嬷嬷,把钟家主仆迎进了后院的内堂里。
堂屋上首坐着一位鬓发灰白的老太太,身穿一菘蓝团福褙子,头上简单地绾了个圆髻。
边上还坐着位美貌的中年妇人,长得倒跟傅红绡有三四分像,想来是她母亲。旁边还陪着几位中年妯娌,想来是她家中的婶婶之类的长辈。
由老嬷嬷的引荐,妙如向屋里的长辈们施了礼,禀明自己来意。并把好友的家书和礼物奉上。
“三丫头来信早提过,说在京中的金兰姐妹,对她平日里很是照顾。解了她不少思乡之苦。”看完孙女的来信,老夫人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对妙如和蔼地招呼道。
“老夫人客气了!在那里,是绡姐姐照顾小女还差不多。”妙如客气地回应。
“一个月前接到她的来信,听说竑哥儿又要添弟弟妹妹了?!这事可是真的?”提起此事,老夫人乐得快合不拢嘴。
“当然是真的。本来绡姐姐还说,明年要带竑哥儿回娘家探亲的。想回来看望老夫人和伯母的,看来只能往后推了。”妙如替傅红绡解释缘由。
“那孩子长得可还喜庆?!”旁边的傅太太忙问起亲外孙来。
“竑哥儿长得可讨人喜(www。87book。com…提供下载)欢了,听说现在是丁家太夫人的心头宝。满月那会儿,忠义伯府宴席都摆了四五十座。”妙如把当时的情况,描述给傅家众人听。
“那就好,那就好!这下我就放下心了!”
“母亲且放宽心!纬儿媳妇是真心疼爱她这小姑子的,早打听得清清楚楚了。不然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一桩亲事。”旁边有位面相和善的中年妇人接话道。
“可不是,绡儿她娘自进门后,也是真心疼爱经儿和纬儿。以心换心。他们能不疼爱这唯一的妹子嘛!”傅老夫人语气中颇为欣慰。
望着傅家的婆慈媳孝,其乐融融的场景,妙如心里不禁感叹万千。
看来一个家庭的和睦,当家主母的气度很重要。傅红绡的母亲真心待前面元配留下的嫡子,到最后也换来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想来也是,若是没娘家兄嫂撑腰,即便是找了户好婆家,夫妻婆媳间的关系一旦出了问题,连个后援支撑的人都没有。
童年的成长环境,若是爱意和温情包围着。长大后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傅红绡的心态性子这般好,与她从小温馨的家庭氛围分不开。
她正在思索这个问题,堂上的傅老夫人又发话了。
“钟家姑娘,如今回乡可有什么打算,听说你父亲钟探花打算开间学馆。”
“正是!家父在京里的几年,一直在翰林院供职。辞官后想造福乡里,为本地的参加科考的子弟,谋个好的读书环境。”见问起自己家里的事。妙如忙解释道。
“这敢情好!当年绡儿她爷爷,就任过学政。绡儿她父亲在淮安地面上,也算有点人脉。钟探花若有什么为难之处,尽管开口。有用得上咱们府里的地方,切不要客气。也算为乡亲们尽一点绵薄之力。”
“谢老夫人抬爱。小女代父亲先行谢过。若有困难,到时难免会来叨扰府上。”妙如敛衽为礼。恭声答谢。
“说什么叨不叨扰的!咱们府里也是诗礼传家,有几个子弟在考秀才举人的。将来少不得,也要拜在钟探花的门下。对了,绡儿的弟弟今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