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页)
样一个结果?他连忙告诉太傅杜原款,杜原款不假思索的说道,“胙已经留在宫中六日,肯定是宫中下毒。你必须立刻说明一切真相,难道我们晋国就没有明白的大臣了吗?到时候自然会有大臣出面向主公说明这一切。”
可是申生说道,“如果我向主公分辨真相,假如他不相信,那只不过是增加我的罪过罢了。如果他相信了我,他从来都很宠爱骊姬,那么他肯定会很伤心。所以还是我死吧!”
杜原款没想到世子申生居然已经报了死志,他建议世子申生出奔他国,以图后来之事。
申生惨然说道,“主公不明原委,即将讨伐我,我即使出奔也会带着弑父的罪名,世人将如何看待我呢?如果我出奔将罪过归结于主公,主公将会因为我名誉受到损害,而且将成为诸侯的笑柄。那时候我将被主公和诸侯双重困扰。我听说,仁不恶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于是申生作书与狐突,写道:申生有罪,不敢爱死。君老矣,将来国家多有劳伯氏。即使申生死了,也不敢忘记伯氏的帮助和恩惠。
于是申生北向而拜,自缢而死。
这是令人唏嘘感叹的一幕。
君子为小人逼迫,最终用死来终结自己的生命。
其实申生有许多种选择,就如同杜原款说的,分辨是非黑白,或者出奔都行。但是他最终选择了死亡,不是申生懦弱,不敢面对这丑恶的世界,而是申生心已死,所以不愿意去做什么努力了。
如同哈姆雷特的延宕一般,既然对整个人类的存在都发生了质疑,那么哈姆雷特何必非要执着与报仇雪恨呢?
古之君子,爱好自己的名誉,是绝对不会和小人斗智斗勇的。连死都不怕,还怕小人吗?
于是在小人诡计多端的陷害中,君子要么选择远离,要么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可是试问申生,你直面死亡,又将父亲和晋国至于何处呢?千古而下,晋献公难逃昏君之名,晋国难逃分裂之难。
所谓君子,不止要行为高尚,更需要有勇气与小人斗争。虽然君子会感到不屑,但是这世间如果没有了君子,那将是小人的世间。那这其中的百姓当何以自处?
所以申生之死,固然可悲,但是更加无用消极。而且申生避免了诸侯对晋献公的嘲笑,避免了晋献公的伤心,但是却将整个晋国送入了无休止的征战分裂之中。
殊不可取。
申生死后第二天,东关五率兵赶到曲沃。
东关五知道世子申生已经自尽,于是逮捕了太傅杜原款,回报晋献公道,“世子知道自己罪不可免,已经自尽了。”
晋献公命令带上杜原款,令其说明世子申生的罪过,杜原款大声呼喊冤枉!胙留宫内六日,毒性还能不变吗?世子冤枉!
骊姬大叫杜原款无礼,何不杀之!
晋献公命令力士用铜锤锤破杜原款之脑而死。
群臣无不暗自流泪。
这就是世子申生用生命去保护的父亲——晋献公。
如此昏君!
申生死了,但是晋国的乱局才刚刚开始。
梁五和东关五建议骊姬趁机除掉重耳和夷吾,这样就为奚齐扫平了道路。
骊姬故伎重演,半夜哭泣着进言晋献公道,“臣妾听说公子重耳和夷吾都是世子申生的同谋。现在申生已死,公子重耳和夷吾都在整兵,要杀了臣妾为世子申生报仇。请主公为臣妾做主。”
这一次,晋献公迟疑了。
难道寡人的儿子,都是逆贼不成?
第五十八章 重耳和夷吾的危机
有了优施的策划,遇到里克的明哲保身,骊姬终于除去了心腹大患——世子申生。
可是她心里还惦记着另外两位:世子申生的兄弟,当然也是奚齐和卓子的兄弟:重耳和夷吾。
有重耳和夷吾在,奚齐想做世子,那是名不正言不顺。为了奚齐顺利登上世子之位,只有一起除掉重耳和夷吾。
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晋献公的继承人,一举杀害晋献公其他三个儿子,骊姬的确够狠。
有了世子申生的谋逆定罪,骊姬只是轻轻的一个指控,就将重耳和夷吾逼到了同案犯的角色。
就说重耳和夷吾都是世子申生的同谋,他们又能如何分辨?
只要晋献公怀疑了,那接下来就好办了。
果然骊姬的申诉让晋献公怀疑了。
难道寡人的儿子都是反贼不成?
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