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器
2009年5月28日国务院颁布“国发〔2009〕27号”文下达《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通知下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由35%下调至20%,相当于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为13年来的首次下调,力度不可谓不大。因此国务院通知一出,即刻引发市场多种反应,几家欢乐几家愁,有新闻报道总结说:开发商喜,购房者怕,银行忧,可说基本反映了市场各方对此的心态。
不过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下调,对房地产业毫无疑问是个利好,多年的宏观调控,使得绝大多数开发企业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危险,而此次资本金比例下调对于改善开发企业的资本投入比例和结构中长期而言会有很大的帮助。
房地产业是个综合性带动行业,在中国宏观经济探底回升的关键时期,在房地产业的投资比例下滑的压力下,保持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及比例,促经济,保增长,应该是国务院出台此政策的根本目的所在。
中国房地产业数十年的发展基本是:企业自筹资金、工程垫资、预售回款的开发运营模式,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和进一步规范,对于自筹资金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下调资本金比例无疑是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提高了资本的杠杆效应,从而也提高了收益比例,这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无疑是重要利好。
具体到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政策本身,我们发现,虽然本次下调规模最大的仅限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并不包括商业地产、别墅等房地产项目,但这里存在大量的灰色地带可能会有钻政策空子存在的情形发生,以2008年中国房地产投资的3万亿元为例,资本金比例下调所释放的投资资本将达3000亿元之多。
况且,从政策传递的信号而言,国务院这次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明确告诉市场,中央将继续采取较为积极和宽松的市场政策,尤其对于普通住宅类产品而言更是如此。
实物、预期双双到位,调性已定,房地产的狂热也就即将开始。
供求关系真的对房价失效了吗
对房地产业的调整,业界观点可分为两派:看多派和看空派。对上海楼市的走势,笔者算为数不多的坚定看多派,即便如此,2009年以来的行情演绎,依然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我戏称,不论看多与看空,对2009年的大逆转,统统都是“出乎意料派”。
看走眼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浅薄到学算命先生那一套,一旦胡诌得不对,马上要找些理由和借口来搪塞,眼下那些喝足洋墨水或是涂了些华尔街红粉在脸上的人大叫供求关系失效、目前的房价上涨不过是纯粹的货币资金导致的价格预期所致、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沦为投机资本乐园的人,我看就是这样的人。
这些人的矛头直指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认为国家是在用更大的泡沫掩盖已有的泡沫,我倒有些奇怪了,几个月前还在批评政府不救市不负责任,怎么现在就倒转了枪头?看来有必要给他们泼些冷水,让他们清醒,让他们的漂浮着的身心能回到大地上来。
首先,有观点认为,当一种产品不能成为资产,供求关系是有用的,而一旦成为资产,包括房地产在内,供求关系便失效而有另外的逻辑。
那么就按这个逻辑,让我们看何谓资产?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按照会计分类,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根据存在的形态不同,资产可分为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产的涵盖面十分广阔,既包括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各种设备也包括各类固定资产,简单地说不能成为资产的产品供求关系便失效显然是错误和武断的。
其次,他们认为,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我们知道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学的基础,否定供求关系就是否定房地产产品商品的属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