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4/4 页)
最好的评价。
和徐至摩在《欧游漫录》中的主观感受不同,林子轩的游记掺杂了更多理论性的东西。
他所写的某些经济方面的理论在后世都被证明过,虽然在这个时代还无法证明,但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在一大堆经济名词面前。普通读者会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所以,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中国。有不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还有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对林子轩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想要从中找到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这是较为理智的人。
有些人不去研究其中的问题。也不怎么看内容,只要看到是黑苏联的便猛烈抨击。
还有人会寻找林子轩文章中的漏洞。有理有据的进行批判。
他们找来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来批驳林子轩提出的经济理论。
他们认为林子轩的说法没有依据,也没办法证明。只是一种空想。
林子轩自己心里清楚,他提出的这些理论过于超前了,马克思主义中没有,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才能得出结论。
他不想和这些人辩驳,只是为以后做出提醒。
或许,很多年后,他的这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恰恰因为这些经济理论成为一本经典。
在这些批判的人中,少了郭沫偌的身影。
郭沫偌在三月份便和郁达浮离开上海,前往广州,预备参加革命。
他先是在广东大学得到了一份教书的差事,后进入黄埔军校在政治部担任宣传科长,从文艺界进入了政坛,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没有郭沫偌的上海有点枯燥,连论战都不够精彩。
这时候,拍摄完电影《音乐之声》的黄榴霜要返回美国了,她想让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从而打破华人不能做女主角的惯例。
这是一部讲述西方人和华人的爱情故事,将会挑战美国观众的观影习惯。
但任何事情都会有第一次,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先前灌录的唱片在欧美等地反响不错。
这个时期欧美的歌曲总是带着歌剧的腔调,美国的爵士乐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