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页)
她时常和一些外国人在甲板上或者头等舱的厅房内聚会,喝酒聊天,林子轩无聊的时候也会参与其中,听听美国最新的新闻。
有一次,他们聊到了英雄的话题。
赛珍珠对于中国历史有所了解,提到了不少中国古代的英雄,但并不被美国人认可。
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对于英雄的认知上存在着差异。
中国人的英雄充满着责任感,按照儒家的标准就是要“兼济天下”,按照武侠小说的套路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就从出发点上为中国式英雄打下了抛却个人荣辱得失,一心为国为民的烙印。
西方人的英雄则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和享乐主义,他们崇尚冒险和个人奋斗。
比如说前期的骑士文学和后来的超级英雄系列。
林子轩认同这个观点,以中国的传统英雄孙悟空为例,刚开始的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大闹天宫,这个阶段的孙悟空符合西方人认知的英雄形象。
但后来孙悟空陪着唐僧到西天取经,并大彻大悟皈依佛门,这就是中国式的英雄了。
中国式的英雄永远要以大局为重,所以岳飞才会被朝廷杀死,《水浒传》才要招安成功。
林子轩也摆脱不了这个模式,他并不想做英雄,却还是要到美国尝试去改变历史,这或许就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
他是一个中国人,这是一个中国人选择。
在这次有关英雄的讨论中,他们还提到了《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
在外国人看来鲁滨逊这种孤筏重洋、英雄梦想、敢于行动、自立于世的冒险精神就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
鲁滨逊代表着西方人冒险和征服的精神。
林子轩的关注点不在这里,他想的是如果这艘邮轮搁浅了,船上的人被迫在一座荒岛上生活上几十年,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八章 那些在荒岛上发生的故事
林子轩的这个想法并不算是多大的脑洞,这种节目在后世屡见不鲜。
比如美国的真人秀节目《幸存者》,就是拉一帮人到一座荒岛上,这些人为了赢取一百万美元的奖金展开各种勾心斗角的较量。
还有美剧《迷失》,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故事同样发生在一座孤岛上。
至于《荒野求生》之类的野外生存节目不在少数。
这其实展现了西方人的冒险和争强好胜的精神,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林子轩对于邮轮上的外国人轻视中国式的英雄感到不满,便提出了这个话题。
那就是一群社会阶层不同,身份各异的西方人流落荒岛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没有外部救援的情况下,他们会在荒岛上如何生存,建立什么制度,如何分配权利和食物,是和平共处,还是互相杀戮?
他提出这个话题并没有安好心。
笛福在1719年写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其实就是一个殖民者的形象,这和当时英国社会的政治环境有关。
笛福本人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
这一时期,英国实施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开发、建构殖民帝国。
鲁滨逊定居在荒岛上,殖民着这片荒岛。他不但控制着整个荒岛、还征服了他的同伴。
所以说,这部小说以文学特有的形式肯定了英帝国的扩张、侵略和殖民。
在这个时代。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国家,作为一名中国人。听到这群外国人赞扬带有殖民色彩的鲁滨逊,林子轩心里肯定不舒服。
但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他也不可能和这些外国人争论。
于是,他便提起了这个话题。
一名西方人在荒岛上生存是个人英雄主义,那么一群西方人在荒岛上生存会怎么样呢?
他先拿东方人举例子,指出如果一群东方人在荒岛上生存或许会建立一个有皇帝统治的国家,阶级分明。
西方人对政治普遍感兴趣,这个话题牵涉到社会学和政治学,引起了他们的热烈讨论。
信奉民主制度的西方人认为会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民主国家。
信仰基督教的教会成员期望成立一个教会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