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2/4 页)
不可避免的加入到各个圈子里来,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
这样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鲁讯甘愿受到驱使了。
等到易赔基当了新校长,他立刻就不再管这些事情,而只管教书了。
时任女师大国文系主任的郑典在后来的回忆文章里称:“到了复校以后,校长继任有人,他就事事谦退。只管讲课了。这是多么值得敬佩的风度啊!”
在大量女师大风潮的叙述中,英雄鲁讯在戏台中央英勇作战,学生们群情激昂,易赔基以及背后的李石增或不见身影,或像个跑龙套的,在前台一闪而过。
然而,事实总是让人难以接受。
杨阴榆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英美派的代表人物胡拾是校友。这就是为什么现代评论派力挺杨阴榆的原因了。
说到底就是留法派和留日派联合起来对英美派的一次反击。
鲁讯在这次事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许广评。
在这次风潮中他如此英勇奋战,几乎以一人之力就把现代评论派打的落花流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爱情的力量,或者说冲冠一怒为红颜。
林子轩留学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和杨阴榆同一年进的哥大。
杨阴榆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已经三十四岁,林子轩才刚刚十八岁,两人的交往并不多。只在哥大留学生聚会的时候见过几次。
在他的印象中,杨阴榆性子和婉,对学业很用功,和他这种在美国混日子的人不同。
有了这份情谊,林子轩自然不会攻击杨阴榆。也不想参与这次论战。
在这场风潮中,对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关乎的是立场问题。
正如后世的那句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林子轩不再理会北平的事情,任由他们争论去,他遇到了另一件麻烦事。
孟晓冬想要到北平去唱戏。
她的理由很充分,她觉得自己在上海的戏曲舞台上已经无法再提高了,只有到北平和各路戏曲名家一较高下,取长补短,才有提升的可能。
这句话从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口中说出来总觉得有点怪异。
给林子轩一种武林高手要去挑战天下群雄的即视感。
在这个年代,京剧虽然有海派和京派之分,但海派京剧注重商业性,过于花哨,若是论艺术性,还是要看京派京剧。
北平是京剧演员心目中的圣地,梅兰方和杨晓楼等人都是京派京剧的代表人物。
在戏曲界,他们的名气就要比上海的演员大,经常到皇宫中演出,还能得到慈禧的赏赐,这也是他们名气大的原因之一。
进宫唱过戏,这就是值得炫耀的资本。
孟晓冬在上海的名气极大,无论在歌曲还是电影上都受到欢迎,在戏曲舞台上同样如此。
她的本行是唱戏,这次到北平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和借鉴别派的唱腔和技法。
孟家是梨园世家,在南方戏曲界关系颇广,在北方就有点鞭长莫及了。
林子轩在北平有点人脉,托人照顾她没有问题,反正他们之间的绯闻已经人尽皆知了,可北平不是上海,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你想好了。”林子轩认真的问道。
孟晓冬点了点头,她是个有主见的人,如今赚了不少钱,没有家庭负担,就想着在京剧这个行当继续钻研下去。
以她的名气,北方不少剧团都向她发出过邀请。
以往都被她拒绝了,这一次她想出去走走看看,见识一下外边的世界。
林子轩答应下来,为了安全着想,他从精武体育会请了两位女保镖,负责日常生活。
孟晓冬毕竟都是大明星了,没有保镖和助理算什么大明星,就算是到了北平,也不能跌了咱们上海滩第一歌星的范。
不仅如此,还要造势,在报纸上大肆宣传。
还没到北平,就把名声打出去,省的到时候被人小看,在京剧界竞争同样激烈。
孟晓冬听从林子轩的安排,像往常一样的安静。
自从四年前两人相遇后,一直都是林子轩安排她的生活,这一次她准备离开一段时间。
她听说对于男人而言,你经常在他身边他不会在意你,一旦你离开他反而会牵挂着你。(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 这一刻的上海
送走了孟晓冬,林子轩也要离开上海了,他和冯程程带着孩子回无锡老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