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页)
同的经营理念,也和他们两人的背景有关。
林子轩家大业大,不怕一时的亏损,可以从电影公司补充过来,而成社我如果亏损那就要关门倒闭,所以才会小心经营。
在手帕胡同35号,林子轩和成社我、张痕水等人见了面。
晚上他请大家在酒楼上吃了顿饭,他是报社的大股东,也算是老板了。
在北平文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他刚刚出现,就被人注意到了,传了出去。
第二天,徐至摩等人便找到了北京饭店。
林子轩虽然解释了原因,还是盛情难却,和他们聚会了一次,这些人都是新月社和现代评论派的成员。
《现代评论》在1924年12月创刊,由万象书局出版。
林子轩大略翻过他们的稿子,各种观点都有,五花八门,主要是讲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提倡自由主义,有些高谈阔论的意味。
和这些人聊天不会无聊,大家随意的谈论诗歌和文学,不受拘束,散漫而自由。
在这次聚会中,还有燕京大学的才女凌淑华。
她善于绘画,便提议给林子轩画一副画像。
林子轩颇为诧异,不过既然是人家的一番好意,他也不便推辞,或许是她想展现自己的绘画才能呢,总要给人发挥的机会。
只是简单的半身画像,差不多半个小时便完工了。
林子轩接过来看了看,他不懂绘画,却也觉得画的不错,至少这副画像的面目很英俊。
“林先生,我为你画画像,你也该回赠我点什么,我也不要其他,就给我写首诗吧。”凌淑华狡黠的说道。
她知道林子轩在英国的时候曾经送给林徽茵一首诗,这首诗成了新月社的招牌。
她读过后也觉得很美,不由得对林徽茵各种的羡慕嫉妒恨,今日遇到林子轩,就想着也要一首诗,绝不能输给林徽茵。
但贸然求诗太过无趣,如果被拒绝还会成为笑柄。
而用画作换诗歌就是一桩风雅趣事,即便被拒绝,也只能说林子轩没有风度,她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男人会拒绝。
的确,林子轩要是拒绝了,那就有失诗人和才子的名头了。
在座的文人纷纷起哄,想要看看林子轩能写出什么诗作送给这位燕京大学的才女。
林子轩还不知道自己陷入了两个女人之间的争锋之中,只是觉得咱们有这么熟么?
他想了想,想到一首后世的朦胧诗,叫做《远和近》。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究竟给多少女孩子写过诗?
这首《远和近》可以有多种解读,这是朦胧诗的特点之一。
林子轩选择这首诗,一来是符合眼下的情景,可以理解为写的是凌淑华为他作画的场景。
另一个意思是表明他和凌淑华的距离感,两人并不熟悉。
我和你面面相对的时候感觉很遥远,这是指心的遥远,而看到云朵的时候感觉很亲近。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追求。
或者表达了人类的孤独和对自然的向往。
每个人根据自身的阅历都会有各自的解读,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凌淑华作为燕京大学的才女,文学造诣不低,看得出林子轩对她的疏离,知道自己的小聪明或许引起了对方的反感。
不过她出身名门,骄傲惯了,在北平文坛受人追捧,否则也不会和林徽茵争一时之气。
从她的角度理解,林子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她的不满。
而且,诗作太短,和林子轩送给林徽茵的那首《再见康桥》根本无法相比,她便不太高兴,只是没有发作而已。
其他人围拢过来,看了后觉得太过简单,可随后一品味,又觉得隐含深意。
这是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典型特征。
朦胧诗采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以意象作为诗歌的主要语言,通过摘取意象,并以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情逻辑对诗歌意象进行编辑。形成诗的语言形象、精致的特点。
或者说这是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
林子轩以前写过不少类似的诗歌,比如《一代人》。《断章》,《有的人》等等。
这些诗歌和民国时代的诗歌略有不同。这是较为成熟的诗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