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4/4 页)
实是个误会,北大没有拖欠图书管理员工资,拖欠工资的事情发生在上海。
1924年,那位曾经的北大图书管理员在上海担任秘书,负责一些文书工作,月薪是120块大洋,当时一起工作的邵力字和向警宇的月薪则为80块大洋。
可能因为活动经费紧张,这笔工资就没有落实。
林子轩刚上楼便碰到了在北大教书的周作仁,红楼的第二层正是教师的休息室。
他昨天在北大的演讲虽然还没有刊登在报纸上。却早已在北大传开,特别是最后的那首词更是广为流传,不少人甚至到大礼堂去参观林子轩的笔迹。
那首《沁园春》算是出名了。
林子轩和周作仁闲聊几句,表明来意,要找一位在这里的旁听生。
周作仁就找了一位自己的学生带着林子轩到楼上的教室里看看,他们这些教授不会去记学生的名字,除非是特别有才华的学生。
此时的沈丛文基础差,还没展现出自己的写作才华。自然不会引起北大教授们的关注。
沈丛文在北大旁听了大半年的时间,有不少人知道这么个人。便指给了林子轩。
林子轩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他原本以为旁听生不住校,或许不会被人熟知。
而且,沈丛文怕是还要挣生活费,不一定每日都在北大听课,想要找到需要费一番周折。
想不到沈丛文正在听北大教授马优渔讲授的音韵学。马优渔是古文大家章泰炎的弟子,古文功底深厚,在北大国学大师中颇有声望。
他有个女儿叫做马决,1910年出生。
马决在三十年代被公认为北大的校花,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花和她相比都黯然失色。
那么她有多漂亮呢?
马优渔一位学外语的朋友曾这样赞美:“像大理石雕出的那么美”。
据说马决在北大读书时。每天收到十几封情书,甚至有装订成本的。
重点是鲁讯和马优渔是同事,而鲁讯和马优鱼的女儿马决有七年多时间的书信来往,在鲁讯的日记中提到马决共有五十三次之多。
后来,马决结婚了,鲁讯知道后就把原本打算赠送给马决的一本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