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1/4 页)
丝厂女工的代表数次呼吁社会救助。但收效甚微。
这里要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了,上海的丝厂大部分都掌握在中国买办的手里。
中国的生丝以出口到欧美为主。为洋行生丝出口服务的买办、包括和洋行出口生丝联系密切的丝商,是上海现代缫丝工厂创办和主持者的一个重要支柱。
这些丝厂的经营者,既是洋行买办,又是兼营丝号的经纪人。
他们打着洋行的招牌,依仗着西方人的势力来扩大经营,垄断缫丝行业。
女工是丝厂和纱厂的主要工人来源,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在上海至少有四万女工在丝厂和纱厂工作。
这些女工大多数并不是上海本地人,而是来自外地,以来自苏北地区的居多。
她们被包工头带到上海,安排进入工作做工。
包工头付给女孩父母一小笔钱,一般分三年支付,总额为30到50元不等,并立下包三年食宿的契约,但在这三年内包身工的工资全部归包工头所有。
因此,她们的生活处在包工头的严密控制之下。
另外还有一种“带饭”制,就是女工每月付给包工头八元的食宿费,但这个关系不签署契约,可以随时取消。
这些包工头都是社会上各种势力的成员,他们和丝厂老板勾结,共同盘剥女工。
这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工厂不负责直接招工,而是交给包工头,这样一旦女工出事,也是由包工头负责处理。
一家丝厂需要上千名女工,上海十几家丝厂,丝厂女工总数就有上万。
向警宇准备组织丝厂女工罢工,抗议工厂和包工头的剥削,林家在上海纺织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她找林子轩的原因之一。
她想说服林子轩支持这次罢工,并让林家的纱厂做出表率来。
或许是上次林家的纱厂宣布了不再招收十二岁以下童工的事情,让向警宇觉得可以把林家作为突破口。
林子轩很同情那些女工,也想改善她们的处境,但这不是工厂单方面可以做到的,还牵扯到社会上的势力,包括女工家人的处境。
女工被包工头带到上海的时候签了契约。
就算工厂给女工加了工资,也会落入包工头的手中,如果工厂避开包工头,直接招工,那不仅很难招到女工,还会被包工头捣乱。
他不认为现在工厂能够摆脱包工头这个环节,特别是在上海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
当然,他支持丝厂女工的正当诉求,至于结果如何,还要看双方谈判的结果。
然而,在3月10日,位于闸北的上海祥经丝厂失火,因宿舍门窗被工厂钉死,女工不及逃生,酿成百余名女工死亡的惨剧。
这件事把丝厂女工的困境再一次展现在了公众面前,舆论哗然。
林子轩代表林家宣布林家旗下的纱厂将提高女工的待遇和休假限制,改善她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障她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他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至于女工的生活能不能变好,或者继续受到包工头的盘剥,那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这个时代,有些女性在争取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有些女性还在生存的边缘挣扎,但社会终究在向前发展。(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八章 一个全面的中国
美国学校的假期和中国不同。
他们的寒假一般是从圣诞节的前两周开始,到一月初结束,假期为三周到五周不等,每个学校不太一样,但都大同小异。
新年过去,新的学期开始,学生们返回了校园。
看起来这是一个和以往没什么不同的校园生活,但不少学生还是发现了异常。
他们看到有的学生穿着风衣,带着帽子,谁都不理睬,一脸的无所谓,就那样进了教室,也不认真听课,完全是一副坏学生的模样。
这种状况在纽约的中学较为常见,其他地区也有。
就算是大学里同样有类似的情形,只是没有人统计,也没有人关注到这种模仿秀。
很快,其他学生就知道他们是在模仿一本小说中的主角,这个主角也是中学生,可非常的有性格,非常的不同寻常。
于是,那些学生就去找一本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小说,一看就沉迷了进去。
这完全就是写给他们的小说。
小说的主角霍尔顿和他们一样,在学校里遭遇到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