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海伦·赫斯1896年生,出生在美国的波特兰。其祖籍是德国的不来梅,父亲有犹太血统,是美国商人联合会成员。而她的母亲则出生在德国的一个贵族家庭。1912年她在北非度假时遇到了当时年仅18岁的赫斯,两人很快坠入爱河,接着于同年他们两个在亚历山大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接着第二年也就是1913年他们的长子沃尔夫·赫斯出生了,1914年长女丽莎出身,1915年我们的主人公(现在的)威廉在德国出生,1918年德国战败,他们全部移民到了美国。最后一个是他们最小的女儿格萝特,于1920年3月出生在美国。而赫斯一家也于同年从美国搬迁到了德国的柏林。在那里海伦再次遇见了希特勒,1926年她成为希特勒的新闻秘书和形象顾问。
说完了季明现在的父母,那再说说我们的现任主人公(现在的)威廉·鲁道夫·赫斯的真实情况吧。这个威廉(我们暂且就这么称呼他吧)现在已经17岁了,人也不笨,长得也很帅气,本来家里排行老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突然他的妹妹格萝特因为猩红热于1924年死了,而平时没人疼,也没人爱的他,一下子就变了最小的孩子。立刻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各种突如其来而来的关怀和温暖把他炫得晕晕糊糊的。还好,这孩子并没有被宠坏,反而非常的听话,而且对人也非常的有礼貌。
除了对人彬彬有礼之外。我们的威廉对音乐也非常的有造诣。四岁的时候他就喜欢听乐师和母亲弹奏的钢琴声,6岁的时候他最常去的地方是教堂。不是因为他信仰基督教,而是因为那里美妙的管风琴和优美的唱诗班的吸引,到了他10岁的时候,威廉就能弹出几首非常美妙的钢琴曲,而14岁时,他就能够在自己家举办的沙龙酒会中,为前来参加的来宾们弹上几曲助兴了。而如同威廉自己所想和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来看,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可爱的孩子对音乐的感性和悟性非常的强,只要适当的做些打磨,再加上请个明师稍为的指点几下,假以时日他们相信威廉一定能够成为像贝多芬和德沃夏克那样著名的音乐家。
但是呢,他的父亲赫斯可不是那么想的。季明14岁的时候也是赫斯本人在政治上取得了极大成功的时候,1929年赫斯所在的国社党已经在全国拥有了将近300万党员。离登上政治最高峰只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不过现在,他的最大的希望也是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能控制军队。不过现在德国的武装力量却只掌握在两个人的手中,一个便是以德国总统兴登堡为首的军官团,这些由容克贵族为其后盾的军人他们掌握着德国的十万国防军的绝大多数;还有一个便是由纳粹党三号人物罗姆,这个有点胡子,长得胖胖的家伙控制着在全国的大约由二十万人组成的武装冲锋队。这对于他,一个即将执政的党的副首领而言,是十分的被动的。于是这个在政治上高瞻远瞩的赫斯先生在1929年把自己的小儿子年仅14岁的小威廉送到了德国最好的军校——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官学校,去读少年班。而我们主人公的故事也从此开始了。
第六章 格罗兹里步兵学院的“败类”
赫斯把自己的宝贝儿子送到军校去读书的时候虽然算的非常的好。但是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儿子究竟喜不喜欢军队,爱不爱战争。
事实证明赫斯的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可爱的小威廉非常不喜欢战争。在他看来一切的什么战争都是多余的。与其一帮人在那里为了一寸土地或者半个钱袋打来打去,你杀我,我杀你的,还不如大家都坐在那里倒一杯酒,然后弹一曲钢琴,相互交流一下音乐心得呢。
可是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有时候你越不想做的事情,他越会发生。当威廉被他的父亲选中的时候,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是他还是无奈的选择了屈服。毕竟相自己发号施令的是自己的父亲,作为一个儿子,特别是作为一个德国家庭的子女来说,服从就意味这一切。于是当时才小学毕业的他便打起包袱,告别了自己的母亲和哥哥姐姐们,来到了德国最好的军事学院——柏林的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
如果说美国最好的陆军学校是西点军校,英国应该是那个皇家步兵学院,而苏联则有可能是伏龙芝军事学院。不过说道历史悠久,论学校的综合素质,还有培养的军官的水平,他们都不及德国的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
这所建于菲列特大帝时代的军校,是德国乃至世界最好的军事学院之一。他座落于柏林的郊区,那里是柏林通往外省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整个校园的围墙由大块大块的坚固花岗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