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母鋈颂粽狡笠档氖录��下奕肥凳谴�怼罢�濉钡囊环剑��庖彩怯⑿鄣拇嬖诩壑怠��叛锶诵灾凶钫�娴牧α浚灰踩肥凳且淮蔚ヌ舻墓碌ビ⑿坌形��梦颐且老】吹搅司墒备鋈擞⑿壑饕宓氖ぞ啊6�锥�ǘ�槎�舛� ;http://__
在这里,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次战役的始末:
2011年9月27日,“老罗英语”创始人罗永浩发了一条微博:“到哪年前买的西门子冰箱和洗衣机陆续都坏了,再也不买这个倒霉牌子了,电器还是日本人做的靠谱。”正是这条微博后来让西门子陷入了近两个月来无从招架、疲于应付的泥潭。
发博后,老罗发现被同样问题困扰的远不止他一个,于是他开始在微博上进行维权。传照片、发录音、拍视频、对骂、拉黑,老罗把微博维权玩到了极致。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9月27日到11月21日,老罗发布于西门子冰箱相关微博772条,日均近14条。其中很多微博被转发、评论超过百次,有些甚至高达千次。期间,不少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转发评论,又引起了二次传播热潮。
高潮发生在11月20日,老罗把三台冰箱——来自于老罗,冯唐、左小祖咒,(老罗称韩寒的冰箱因为运输时间问题,当时尚未抵达北京)拉到西门子公司大楼前,抡锤砸掉。
老罗微博称,砸冰箱当天,“德国电视二台,德国商报,路透社和新京报,北青报,南都周刊,南方周末,北京晚报等媒体到场”。新浪微博搜索“罗永浩西门子”,共有博文107794条(截至11月21日下午,以后同)。10月10日,和讯网发布“一周家电舆情排行榜”,该事件开始进入媒体视野。目前,百度搜索“罗永浩西门子”,共有新闻1630篇;罗永浩砸冰箱的新闻,百度搜索量为626篇,各大门户网站、平面媒体均有发布。西门子冰箱门关不上的问题成为“西门子冰箱门”事件,一时间舆情汹汹。
而类似老罗凭借一己之力就让一个企业难以招架的情况,未来也将会更多的涌现。这也是商业传播面对传播社会化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后面的危机公关章节中将具体阐释。
网络社会需要英雄,也容易产生英雄,因为网络的非理性,因为网络的盲动性。更因为英雄背后有着一群“网络暴民”的存在,三联曾经推出过“网络暴民”的专题,专栏是这样说的:
网络就是街头,聚合着无数人,但这些人还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一旦某个事件激起大家的兴致,他们就从旁观者变成了行动者。他们搭建自己的街垒、法庭、断头台,“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他们变得不理性,野蛮。《乌合之众》所描述的暴力行为在网络上以一种古怪的方式演变。发挥和指引群体的智慧,这是多么艰难的任务,在此之前,愚蠢与非理性倒是更容易通过网络释放出来。
欢迎来到网络街头,只有勇者才能活着出来!
欢迎来到网络这个大舞台,只有智者才能在舞台上尽情挥洒!
第四节 感性传播和娱乐化(1)
互联网就是个大舞台,而这个舞台内外至少有三类人存在:明星、幕后、观众。
大部分人都是“观众”,他们潜水,他们观看,他们起哄,他们拍手,他们献花……
在舞台中央得到鲜花或鸡蛋的是明星,明星可能是英雄,也可能是丑角。
而在幕后,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可能是“狗仔队”,也可能是“制作团队”。
“人都到齐了吧,要开拍了,哎呀,导演(我们都是传播的导演)怎么没来?”
那好吧,我们重新开始整理一遍互联网这个舞台吧!
4。1易疲劳的观众
这是一个信息疲劳时代、审美疲劳、注意力疲劳的时代。大观点一致,小观点差异,整个社会呈现快餐化、浅层消费的特点。我们的观众最大的特点是,对信息流于表面,接受信息感性化。对于对错、真理和谬误无明显的界限。﹏米﹏花﹏书﹏库﹏ ;__
但做商业传播的,要喊醒的正是这些易疲劳的观众。这也是为什么营销传播理论要一直不断更新换代,从最早的4P到后来的4C,因为这些观众就是上帝,就是效果,就是生产力。
从消费者出发,他们喜欢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他们关注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所以,企业就特别想对消费者说:
你穿高跟穿累了我背你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