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来了。他每天在城里忙着自己的工作,完全恢复了以往的正常生活。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年,老人娜莎与世长辞了,留下了一大堆自传书稿。镇上的不少人曾看到过她的自传书稿,有的字迹重叠,看不清楚;有的简直是一纸油墨。这都是因为老人常常听不见打字机走到头时的回铃声所致。显而易见,这样的自传书稿根本就不会有出版的任何可能。
人们忽然明白了:所谓城里有人愿意出版她的自传,实际是斯特尔的美丽谎言;所谓每月先付给老人的200美元费用,实际是斯特尔从自己工资中省出来的,尽管他的生活并不富裕!
老人娜莎的奋斗精神鼓舞了陷入伤心绝望中的斯特尔,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朝气蓬勃地投入了新的生活;反过来,斯特尔又帮助老人娜莎的一家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这件事感动了镇上的人们,在大家的建议下,老人娜莎的自传书稿被收藏在当地的一家博物馆中。博物馆用质朴的文字,记述了上面这个发生在美国小镇上的真实故事。
博物馆的解说员经常对参观自传书稿的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不仅能帮助别人度过困难,而且能帮助自己摆脱厄运。爱心,有足以拦住死亡的力量。”
发现财富的眼光
蒋光宇
狄奥力?菲勒出生在一个贫民窟里,和很多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争强好斗,也喜欢逃学。
但与众不同的是,菲勒从小就有一种发现财富的非凡眼光。他把一辆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理好,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人收取半美分。仅仅在一个星期之内,他竟然赚回一辆新的玩具车。
菲勒的老师深感惋惜地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富人的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已是不可能的,你能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
菲勒中学毕业后,正如他的老师所说的,真的成了一名小商贩。他卖过电池、小五金、柠檬水等等,每一样都经营得有声有色。与贫民窟的同龄人相比,他已经可以说是出人头地了。
但老师的预言并不全对,菲勒靠一堆丝绸起家,从小商贩一跃而成为商人。
那堆丝绸来自日本,数量足足有一吨之多,因为在轮船运输当中遭遇风暴,这些丝绸被染料浸湿了。如何处理这些被浸染的丝绸,成了日本人非常头痛的事情。他们想处理掉,却无人问津;想运出港口,扔进垃圾箱,又怕被环境部门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丝绸抛到大海里。
港口有一个地下酒吧,是菲勒夜晚的乐园,他经常到那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当他步履蹒跚地走到几位日本海员旁边时,海员们正在与酒吧的服务员说那些令人讨厌的丝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感到机会来了。
第二天,菲勒来到轮船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助你们把这些没用的丝绸处理掉。”结果,他不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染料浸过的丝绸。
然后,他用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装、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几乎在一夜之间,他用这些被染料浸过的丝绸,使自己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从此,菲勒不再是小商贩,而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人。
有一天,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他找到地皮的主人,说他愿花10万美元买下来。地皮的主人拿到10万美元后,心里嘲笑他真愚蠢:“这样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会出这么高的价钱!”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造环城公路。不久,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里的一位地产富豪找到他,愿意出2000万美元购买他的地皮,富豪想在这里建造一个别墅群。但是,菲勒没有出卖他的地皮,笑着告诉富豪:“我还想等等,因为我觉得这块地应该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所料,三年后,菲勒把这块地卖到2500万美元。从此,他成了新贵,可以像上层人物一样地出入高贵的场所。
他的同行们很想知道他当初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甚至怀疑他和市政府的高级官员有来往。但结果令他们很失望,菲勒没有任何一位在市政府任职的朋友。
菲勒活了77岁,临死前,他让秘书在报纸上发布了一个消息,说他即将去天堂,愿意给逝去亲人的人带口信,每人收费100美元。这一看似荒唐的消息,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结果他赚了10万美元。如果他能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可能赚得还会更多些。
他的遗嘱也十分特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