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3/4 页)
来的国会没有批准这个计划,但是还是批准了建造3艘战列舰的预算。
而一年后马汉的《海权论》的前身——《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出版。这是马汉在海军战争学院教学时的演讲集。朱利安?柯贝特爵士评价这本书为:“第一次将海军史建立于哲学的基础之上。”
而这本书在约亨的要求下成为了帝国海军学院必读的刊物,而且准备在正在筹备的海军同盟会中推广。请专人进行讲解其中的内容,作为约亨自己的舰队经济学的理论依据之一。
因为约亨最看中的就是这本书中将强大的舰队、繁荣的商业和殖民地作为国家取得财富和强盛不可或缺的基础的归纳。这可以让那些纠结于纳税与造舰开支的豁然开朗,让舰队经济学深入人心,让更多利益相关者支持海军的发展,同时让那些抠门的国会老头将资金拨给海军。
连约亨这个德国人都能认识到其中的价值,美国人又怎么可能认识不到?
特雷西的继任者希拉里?赫伯特则进一步的提出建设一支以维护美国利益为主要任务的海军,“美国海军应保持如此有效的状态,以便它能够为我国政府认为必须而采取的任何政策添加分量和力量。”。“海军必须向身居国外的我国居民提供切实的保护,对我国外交给予有效的支援,并且在一切情况下维护我国的利益。”
这就决定这支海军不可能是一直防御性海军,这必然是一支以战列舰为核心的决战型海军。于是美国人开始展现自己那可怕的工业能力了,从1893年到1908年短短15年的时间内建成20艘战列舰,到1908年,美国海军拥有前无畏舰23艘,特雷西的愿望达到了。
而1907年美国人的16艘战列舰组成的大白舰队的环球航行,在展示肌肉的同时也的确对日本人进行了武力威慑,此时因为打赢了日俄战争而陷入骄狂的日本人一下子清醒了。在西太平洋事务上开始尊重美国人的意见,赫伯特的设想也完成了。
因此英国人想维护住自己在海军规模、主力舰数量上的优势根本是不现实的。
但是已经被强大的舰队力量迷住了眼睛的英国人根本不管这一些,在1902年结束的布尔战争中消耗了2。2亿英镑的英国人财政早已捉襟见肘。大量人力资源难以短时间内回归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的英国人依然发神经一样的在1901…1904年坚持开工了8艘爱德华七世国王级战列舰,1904…1906年开工了2艘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和3艘米诺陶级装甲巡洋舰。
在实际海军力量从两强标准慢慢走向三强标准的英国皇家海军在越来越庞大的同时,越来越昂贵的战列舰建造和使用费用以及皇家海军人员的迅速增加,让英国人的财政举步维艰。
这个时候新兴的无畏舰的出现让英国人的情况雪上加霜,德国人在同一起跑线开始和英国人进行海军竞赛的时候,英国人终于悲哀的发现,不说三强标准了,两强标准也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所以说英国人这完全是自作自受,是他们自己抛弃了自己天下无敌的前无畏舰队。沾沾自喜的自认为自己再次引领了海军技术的革新,再次确立了自己海军力量上无上的权威。
结果却发现自己给了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个可以和自己同步起跑的赛场。可以说一战救了英国人,因为再这么下去英国人的国内经济就要崩溃了。英国人得以在一个德国人还没有达到自己的力量顶峰的时候将他彻底掐死,从而挽救了自己那已经千疮百孔的财政。
当然这种论调也有人反驳,因为时间拖得越久法国人的舰队也会越强,德国人面对的压力也会越大。话是这么说没错,错是没错,但是能决定德国海军生死的是英国人,而不是法国人。当英国人玩不下去的时候,光凭法国人一个人又怎么玩的起来?
这也是提尔皮茨提出到1920年德国海军的实力增长就会度过危险期的论调的由来,提尔皮茨自然不可能看不到法国人的海军实力正在增长,但是认为到1920年公海舰队就能够逼迫英国皇军海军正视双方实力对比,从而不会轻起战端的提尔皮茨认为时间拖得越久对德国越有利。
发现到自己再也无力维持整个世界海权之后,英国人开始被迫将自己遍布全球的分舰队力量抽调回国。这标志着即使强如英国皇家海军,也已经无法同时应付两场在地球的不同地区展开的大规模持久战了。
所以约亨很高兴看到英国人继续发神经,他们在前无畏上砸的钱越多,约亨就越开心。
而没有看到不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