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4 页)
不上不下,甚至在各国压力下有可能朝不保夕,载漪豁出去了。
“王爷言重了,一切都是我国陛下希望两国友谊长存,出于一片善意,才愿意从中周旋。”海靖还特意双手抱拳,举到头边,拱手示意,向万里之遥的腓特烈三世致意。
“载漪将铭记贵国皇帝陛下的善意,必将为两国友好尽一份绵薄之力,那么亲大人教我,该如何去做呢?”载漪也有样学样,抱拳拱手示意。
“其实不难,首先自然是坚决剿灭义和团的暴民,并且多各国承诺严禁任何对各国公民的暴力行为,这是大前提,万万不可更改。”海靖强调到。
“这是自然,载漪明白,各国百姓在我国的安全都不能保障,又何谈与各国交好?”载漪你个点头称是,丝毫不见那个以往称义和团为“义民”的态度。
见载漪愿意剿灭义和团,那么海靖的任务就算完成大半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谈了:“然后只要太后下旨,向各国公使表明,新君登基,不仅不会终止新政,反而会执行的更加彻底,如此一来,各国就不用担心政策的变化了。
最后,如果能实施扩大通商,增开口岸,允许各国在口岸建厂,允许进入内地勘探开采矿产等等一系列于各国有利的政策。我国在居中周旋,进行调解,让各国支持大阿哥登基也并非难事。”
“载漪明白该如何做了,请公使大人放心,载漪必会将此事办妥,必不负贵国皇帝陛下的一番好意,大人请静候佳音。他日事成,载漪必定重谢。”载漪激动的站起来向海靖行礼到。
作为配合,两天后海靖向总理衙门提交照会,再次要求清政府消灭义和团匪患,措辞严厉。
而载漪则在慈禧太后面前一改口风,称德国政府一向与大清交好,前番也并未反对老佛爷您的旨意。而此次如此言辞激烈,态度强硬,想来也的确是被义和团匪患侵扰颇深,忍无可忍。
接着又强调,德国与清国水师、新军牵扯颇深,清国之国防全赖德国一力相助,且德国陆军冠绝宇内,且十万大军驻扎在吕宋。如若德国受到义和团侵扰而与朝廷交恶,实乃大清之祸,因此义和团不可不剿。
慈禧太后虽然对载漪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颇为奇怪,不过也认为载漪所言有理,德国乃友邦,切不可恶了德国。遂下旨全力清剿义和团,甚至担心剿匪不力,要求驻扎小站的定武军参与剿匪。
此令一下,各国公使感到十分震惊,急急忙忙回报给本国后,各国一片哗然,德国佬居然把事给办成了?(未完待续)
第223章 让他们换个皇帝吧
“尽可能阻止战争爆发,这样对我们更加有利?”腓特烈三世有些惊讶的问到。
“父亲您应该清楚,如果和清国发生战争,那么最终获益显然不是我们,俄国人的野心可不小。清国东北的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主要河道及其支流的航运已经完全被俄国所控制,中东铁路现在已经完工大半,支线也已经基本竣工,阿穆尔军管区驻扎俄军超过9万人。只要战争爆发,这些灰色牲口顺着铁路就能迅速推进,就凭清**队的战斗力,能挡得住?
到时候我们是出兵进攻清国的首都,要与我们帮助重建的清国海军和我们一手训练出来的清国新式陆军交战,但是最大的好处却全都落到了别人的手里,无论怎么看都是不划算的。
我们应该阻止战争爆发,然后以居中调停之功要求清国政府对我国表示谢意。”约亨解释到。
“可是现在各国联合起来向清政府施压都没有任何作用,清政府在此事上的敷衍之意十分明显,局势恶化也与清政府的默许和纵容分不开关系,我们又如何能居中调停,并从中获利呢?”首相马沙尔也对此表示疑虑。
对于清国人的花样作死约亨也表示无奈,慈禧太后居然能相信义和团真的刀枪不入、枪炮不伤,这智商简直可怕。而且几年前才被日本给暴揍了一顿后,哪来的信心对整个欧美世界宣战的?
老佛爷老糊涂了并不代表所有满清统治阶级都老糊涂了,不过义和团的发展和壮大和其中一些希望利用义和团达到自己目的人在慈禧太后耳朵边上吹风怂恿是分不开关系的。所以虽然不知道满清政府的智商下限在哪里,但是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那就还是有机会的。
“我认为现在清国对各国的要求不当回事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清国政府中的确有一些人对我欧美各国有敌视情绪,而这些人又能够对清国现在实际掌权的那个太后殿下起到影响。
其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