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谢。
付瑞云大步而意气风发地走向主席台,从黄泽名手里接过大红色的聘书,在不经意间向张道伦投过温柔的一瞥。张道伦正襟危坐,心里却很是高兴。一旁的副总编张鹏心里暗暗好笑:这晨报上下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知道他跟付瑞云之间的这点破事儿,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他却还是装得跟什么似的仿佛,仿佛还是什么天大的秘密。
付瑞云挨个跟领导握手,道了一声感谢。寒暄了两声。只是在与张道伦握手的时候,她温柔而又滑嫩的他的手心里用尖细的指甲盖轻轻划了过去,张道伦脸上的微笑加重,却是小心翼翼地抽回了手。
付瑞云又回身向众人鞠躬致谢。场上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但赵策却没有坐下。他依旧手里握着话筒,“安静,安静。大家肃静了,现在宣布报社党委的重要决定。”
场上众人又有些惊讶,还有什么重要决定?
赵策从桌子上拿起一纸红头文件来,声音很大,“同志们,为了推进我们报社的机构体制改革,为了打造有影响力的媒体品牌,报社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并经编委会审议通过,决定借鉴南方媒体施行的首席记者制度。”
啊!
场上的议论声旋即响起。
赵策扫了众人一眼,继续道,“大家都知道,所谓首席记者,顾名思义,就是报社顶尖的记者,其能够独立完成重大的宣传报道和采访任务。是业绩优秀和业务能力出众的新闻记者。”
“首席记者是一种称号,是一种荣誉,个品牌。对首席记者的要求远远高于普通记者,首席记者除了要求必须具有强烈的敬业意识、进取精神和奉献思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外,首席记者每月见报稿必须达到刀篇以上,其中社会新闻旧篇,深度报道端,2字以上的专题报道篇。头条新闻5篇在经济上享受总编辑特殊津贴,政治上享受报社中层干部待遇。对连续两年被授予首席记者称号的记者。报社还将给予牛个同时间的休假,并报销一定数额的旅差费。对首席记者实行动态管理,凡一年内有两个月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黄牌警告;三个月完不成任务的,取消首席记者称号,享受的总编辑特殊津贴和中层干部待遇亦随之取消。”
赵策的话音很急促,但就是这急促的话音同样引得场上掌声雷动。首席记者制度,在当时来说,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媒体内部管理制度,它能极大地调动起记者新闻写作的积极性,这一制度目前只在南方少数媒体中试水,滨海晨报的领导层敢于将这种制度引入进来,充分说明了这一次报社改革不是闹着玩和瞎折腾。
首席记者的存在,就像是一条激活死水的鳃鱼。而重要的是,他给没有后台、没有背景,但业务能力出众的一线新闻记者提供了一条上进的渠道。
所以,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新闻记者们心情兴奋起来,热烈地鼓掌,有的甚至欢呼起来。
赵策微笑着摆了摆手,“改革呼唤人才,人才推动改革。要让报社人才脱颖而出,必须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管理和培养上。实践也充分证明,只要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管理,把采编人员完成的工作量的多少和优劣与工作、奖金及职务晋升等挂起钩来,就能激发活力,快出成果,多出人才”经研究决定。通过总编办的量化业绩考核,报社决定聘任安在涛同志为滨海晨报第一位首席记者,下面,请黄总为安在涛同志颁发骋任证书。”
掌声雷动中,安在涛笑吟吟地从黄泽名手里接过了聘
““状里多少有此感世的时候。他就是滨海晨报的第2陆曰席记者,而重生之后,他竟然还是再次成为滨海晨报也是滨海媒体界的第一位首席记者,只不过时间向前推移了三年。
这一次的报社改革终于尘埃落定。严格说起来,最大的赢家是安在涛。实话实说,在报社新闻部这种业务部门,不要说副主任,就算是正主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有的只是责任。记者们对中层管理岗位趋之若鹜,要的其实就是中层的工资福利待遇。
付瑞云是新闻部第三副主任。她的岗位工资其实还没有安在涛高。甚至,张网也不如安在涛高。道理很简单,张网他们是中层管理岗位,拿的是报社的管理工资,但安在涛除了享受等同于中层干部正职工资的总编辑特殊津贴之外,他还是记者,而只要写稿,就合有跟稿件挂钩的奖金。
综合算起来,张网他们其实不如安在涛实惠。
对于黄泽名来说,这是种折中的管理艺术。安在涛毕竟资历浅。虽然有能力有业务成绩,但走上中层部门管理岗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