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2/4 页)
一点,别说半条街。两条街也赔出来了!还不是人家孤儿寡母好欺负,眼红人家钱多,唉,老乡,你见过这坑人的族亲没有?
这道不和谐的声音夹杂在一群满口文太太肚量大的交口称赞中,刚起了两句,后面的话便被忽然间嗡嗡的议论声掩盖过去了,让文家人无法辨认到底是谁起的头儿,怀疑带点埋怨的目光扫过文太太,却不敢明目张胆地停留太久。
这阵议论声过后。本来心里就不太自在的文家前后街邻居们微微红了脸,两家店肆的老板更是在乡邻们指责的目光中满面羞红,本来心里就不自在。这时越发不知所措了。
以前啊还真没见过,今儿的算是长见识了……不过,老乡,我转不过弯来,总觉得有哪儿不对劲儿。心里清楚,嘴里糊涂……金穗前面的人扭过头来,半侧着身子悄声问黄老爹。
金穗忍俊,因为与事件关联越大的人越往前站,黄老爹站的位置正好在文家邻居和看热闹的百姓之间,所以。他的位置相当有利于引导观众的舆论。
黄老爹不屑地看了一眼俨然一副公正严明模样的文家长者,同样悄声回答:我原不明白,今儿的亲眼见着了。却是明白了。这文家人斗个蛐蛐儿、放条恶狗,有几桩得罪了人,有几桩闹去衙门,谁有能耐摆平?文家多少代没出个人才,这两代才有个城里第一粮商的文老太爷和文太太。所以啊,有能耐的文太太可不成了那个背黑锅的冤大头么?
问话的人略想了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就是平常人家里,父母也少有不偏心的,总要求宽裕点的儿子接济窘迫的那个,但这种偏心放大到族里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尤其是文家只剩了母女俩,在大家眼里是弱势群体,文科举这回摊上的可是吃牢饭的官司,这种罪的烂摊子怎能还让寡妇文太太去收拾?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斗蛐蛐儿。
这人是文家后街的,家里开着铺子,因离文家远,损失并不严重,忍不住顺着思路嘟哝一句: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文家的男人都是吃软饭的,要他们的钱,我还嫌晦气呢!
这话说得不伦不类的,他旁边的另一人见黄老爹说话有趣,竖着耳朵听了听,此时伸长脖子凑过来嗤笑:你拿的可不是文家男人的钱,还是文太太的钱。想不吃软饭,待会儿你别领银子啊?
接了黄老爹话的人便沉默不说话了,而黄老爹后面的乡邻们因不涉及到赔偿的问题,胆子更大,有的直接高声说:可劲儿欺负寡妇,算啥男人?拿女人的钱,那跟文家吃软饭的男人有啥区别?
有不少损失不大的人家干脆不要赔偿了。
一个人这样喊,文家族亲可以当做没听见,可当有半数人的目光变得异样起来,看着他们仿佛看着一群专打秋风的穷亲戚,文家族亲的脸挂不住了。
文太太的手又紧了一下,随即松开了小丫鬟,双手交叠自然垂下,手中的帕子服服帖帖地垂落,只偶尔随着微凉的风翻起一角。
优雅尊贵的模样落在文二老爷眼里,他心里狠狠刺了一下,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日儿子入狱时吃了一顿杀威棒,儿子屁股开花的狼狈不堪与文太太依旧纤尘不染的样子相比,让他狠狠地痛了。
而文太太当时坚持不肯出钱通融狱卒,要给文科举一个教训的行为,让文二老爷痛恨到极致,恨不得把文太太给逼到死角,方解他心头之恨。
文二老爷上前一步,道:大伯,科举是我儿子,如今他活着跟死了没区别,我只当没养过他。可科举的事儿,原跟你老说好了,是要过继到凤秀家去的,我也一直把他当凤秀家的少爷养着,要是当初没你老那话儿,他又咋敢真当自己是少爷,在凤秀家里做出这样的事儿来?
所以,科举当时也就是吓唬吓唬小丫鬟们,只当在自己家胡闹呢。而且,那些人不是我们文家人,他们哪里晓得我们的艰难,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咱们文家人多是世代耕读的清白人家,就算一家出一点儿,咋也赔不出来两条街啊!
说罢,文二老爷还特意看了文家大伯一眼。
文家大伯想起昨晚文二老爷连夜去他家里说的那些话来:……早些年闹饥荒,大堂哥的爹娘饿死了,大堂哥是靠着族里有一口粮没一口粮接济撑活了一口气。从那以后他做起了粮食买卖,当初就发誓说,他做粮商只为着一口气,为着一口族人不会饿死的气,但凡有他一口吃的,绝饿不着族人。
他在世的时候常常念叨族人们的好,说要知恩图报。可见,大堂哥挣下这样一份家产原是为了族人,就是不晓得凤秀那个短命的男人给他灌了啥**汤——好在老天有眼,收了他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