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唐朝盛行休闲娱乐方式 > 第9部分

第9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区区如懿,打就打了港片:拿王炸开局,专嚯嚯女神第五人格:各自安好火影:从百分百完美虚化开始!入住黄金庭院后,爱莉拉我直播女扮男装后,我被校花疯狂表白风流短跑之神时空中的深情鲁鲁修凌驾于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网游之熟女陪我上青云穿越恋歌:上官与夏侯【HP】布莱克家族莫名其妙的异世界冒险英雄联盟之玩家对战强势文化手册特种兵张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学霸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穿越王者:聊天室里的英雄传奇四合院之剥夺一切

持人形木偶的少女,做逗引状,另一少女伸手欲夺。文章据此认为,这是唐时已有杖头木偶的实证,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四川某一位藏家收藏有两件唐代的傀儡头,均为陶制。一个是武士傀儡头,一个是猪形傀儡头,据说出自唐代四川的邛窑。

两个傀儡头的高和宽均约四厘米,后部虚空,武士头两边留有穿绳的小孔。识者认为两件傀儡头都是用于“被单戏”表演的。

被单戏是布袋木偶中单人表演的一种形式,也称手掌木偶。表演者隐身在一块布帷后面,傀儡头露在布帷之上,表演者用手指灵巧地操控着木偶的头与双臂,同时还要不停地变换嗓音,为角色伴奏、配音,需要的时候还要演唱,难度颇大。

出现在文献中最多的木偶形式为提线木偶。有一段劝人了却尘缘、看空世事的《敦煌变文》中写道:

……也似机关傀儡,皆因绳索抽牵,或舞或歌,或行或走,曲罢事毕……所以玄宗皇帝从蜀地回,肃宗代位,册玄宗为上皇,在于西内。是政已归于太子,凡事皆不自专,四十八年为君,一旦何曾自在。齿衰发白,面皱身羸,乃裁诗自喻:“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曲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玄宗尚且如此,我等宁不伤身?

这段关于傀儡的描述让我们得以了解当时木偶表演的一些细节——由绳索牵拉的木偶,舞蹈行走,同时有歌声和乐曲相伴,演绎人间故事。

从后面那一首《傀儡吟》中可以看出,当时木偶的制作非常逼真,鸡皮鹤发与真同,加上表演者娴熟地操弄,配以人声与乐曲,惟妙惟肖。

诗中所吟的傀儡就是提线木偶,即艺人藏身幕后,通过提线,双手的手指用拨、勾、提、挑、抡、闪、摇等动作操纵提线,控制线下的木偶在台前表演。一个技艺纯熟的艺人可以将线偶操弄得活灵活现,模拟人间情态,生动而有趣。

只是歌舞喧哗之后,一切总要归于沉寂,先前的悲喜离合全部消散,只留下一具无魂无魄的躯壳委顿在那里,让人生出无限的空虚与悲凉感。

文中引用的《傀儡吟》一诗,其作者有一种说法为梁锽,有的则说为唐玄宗。《开天传信记》中则称:“明皇还蜀,尝以为诵,而非明皇作也。”比较可信。

傀儡戏中有一个久演不衰的节目《郭秃子》。《颜氏家训》对此的解释是:前代有一个姓郭的人,有秃头之症,而生性滑稽,喜欢开玩笑,后人以傀儡子做成那位郭秃子的形象,表演幽默风趣的节目,于是人们将这种傀儡戏称为“郭秃子”。

《乐府杂录》中也说:

……其引歌舞有郭郎者,发正秃,善优笑,闾时呼为郭郎,凡戏场必在俳儿之首也。

活泼有趣的傀儡戏在唐朝民间广受欢迎,凡有戏乐之地,都能见到傀儡戏的影子。

西川节度使崔安潜就常常请傀儡艺人到府上来,在堂前表演傀儡戏,城中军民蜂拥而至,争相观看。

这位崔安潜的行为颇有些古怪,信佛吃素却又好斗牛,每每遇到给刑犯用刑的时候,他又喜欢亲自动手。如此矛盾的一个人,在府中大演傀儡戏,随便庶民百姓出入观看,说起来总让生出一种怪诞的感觉。少年轻球戏争筹

少年轻球戏争筹(1)

1

一场春雨之后,天色新晴,长安街头上一群少年军人正聚在一起玩蹴鞠。

少年们往来奔突,争抢着那一只皮制的圆鞠,圆鞠在他们脚下翻滚跳跃,被踢得“咚咚”响。

突然,圆鞠从人群里飞出来,径直飞向路边,滚到一棵槐树下。

槐树下面正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女子,头梳三鬟髻,衣裙破烂,脚踏木屐。圆鞠一路滚过来,恰恰停在她的脚旁。

这小女子毫不迟疑,伸脚将圆鞠挑起来,在脚上颠几颠,猛力一个大脚,“嗵”地一声将圆鞠踢到几丈高的空中,圆鞠再落下来时,不偏不倚正落回到蹴鞠少年们中间,激起路上行人的一片喝彩之声……

这是《剧谈录·潘将军失珠》中记述的一个场面,少年们正在玩的便是唐朝时盛行的一种游戏——蹴鞠。

蹴鞠也做“蹴踘”、“蹴球”、“蹋鞠”、“筑球”等。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蹴”是一种放轻脚步、类似于舞蹈的动作。“鞠”从革,是一种内有填充物的皮制圆球。

蹴鞠的起源说法不一,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到了汉代时已经有了明确的蹴鞠形制。那时的蹴鞠主要流行在军队当中,对抗也比较激烈,有人推测它不单单是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12星座之另一半模样名媛圈相亲对象是肉食系小疯狗首席大人饶了我缠爱:娇妻乖乖让我爱小蝴蝶的古代之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