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无名指与小指收回;日本女子则是用拇指和食指捏棋,其余三指翅起兰花指。单就这一点来看,日本女子下棋的动作显得十分稚拙,不如阿斯塔那仕女的动作专业。
仔细数一数,阿斯塔那棋盘是一个十七道的棋盘,而唐朝时已经广泛使用十九道的棋盘。这大概有两种原因:一是此地地处西域,在围棋形制的演进上可能要落后于中原地区;二是十七道的围棋行棋的难度自然比十九道要小,可能更适合女子。
而且,有了棋盘和棋子也不一定就是在下围棋,兴许坐在棋盘前的仕女们正在下的并不是什么围棋,只是简单的“五子棋”,这样一来,棋盘是十七道还是十九道也就关系不大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当时围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形制。
据《新唐书》所载,唐朝时高丽、新罗等国已经流行围棋,唐玄宗知道新罗人喜好围棋,还特别诏令棋艺高超的参军杨季鹰加入到遣往新罗的使团中,后来,杨季鹰为新罗培养出不少行棋的高手。
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围棋也传入了日本。
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收藏着一副木画紫檀棋盘,是公元八世纪大唐送给日本圣武天皇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神传鬼助下围棋(5)
棋盘有一个漂亮的挖空箱形底座,四壁上有精美的纹饰和鸟兽图,棋盘两端各有一个暗屉,用来存放棋盒。
棋盘的盘面上,从星位开始,每隔两个棋道就标出一个花点,加上天元,整个棋盘上一共标有十七个花点。
笔者未看到棋盘的实物,从手头的资料上也看不出盘面上的棋道是画的还是刀刻的,看不出底座上的纹饰是镙钿镶嵌的还是用笔描绘的。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制作精美的唐代棋盘,十分珍贵。
最早将围棋介绍到日本的是吉备真备,他是八世纪时随遣唐使来到中国的日本留学生。
日本的《江谈抄·吉备入唐轶事》中有一则吉备真备与唐人下围棋的故事,讲的是绝顶聪明的吉备入唐之后,唐人要为难他一下,派出围棋高手与他下围棋。
最妙的是,故事里的吉备身边还有一个鬼魂相助,下棋之前鬼魂还莫名其妙地拿出一副止泻药,先让吉备喝下去。
因为吉备棋艺稍逊,便执白先行。行棋中间,那个鬼魂在一旁不停地指点吉备,人鬼协力,无奈吉备真备实力不济,棋到尾盘时粗略点算一下,局面上只能算是下了个平手。
吉备求胜心切,情急之下偷偷抓起棋盘上的一粒黑棋子,塞进嘴里咽了下去。最后点算起来,吉备竟然终局战胜。
一个围棋高手把一盘棋下完时,对盘面早已经了然在胸。输棋的唐人自然发现了蹊跷之处,觉得少了一枚黑子。故事里的这位唐人居然还是一个《易经》高手,暗中卜算一下,发现吉备的肚子里有一粒黑棋子。
唐人认为吉备赢得不地道,不依不饶,非逼着吉备喝下泻药,让他把吞进肚子里的棋子排泄出来。
吉备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把泻药喝了下去,他清楚地知道,要不了多久那粒棋子就会泻出来,自己免不了要受一番羞辱。
紧要时刻,鬼魂先前让吉备服下的止泻药派上了用场。泻药喝下去之后,吉备全无反应,藏在肚子里的那粒黑棋子硬是没有出来。
当然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聪明的吉备靠着鬼魂的帮助,又使出作弊的手段方才赢下一盘棋,可见二者之间的棋艺有着很大的差距。
围棋是一种比赛算计的玩意儿,与它相关的故事与传说,自然也充满了算计,古来便是如此。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呼卢喝雉话樗蒲(1)
1
说起唐朝时的樗蒲,就不能不提到张易之。
张易之性情风流洒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也长得挺拔白皙,和弟弟张昌宗先后成为武则天的男宠。
平日里张氏兄弟敷粉穿锦,精心打扮,以讨武则天的欢心。每当宫廷里举行宴乐的时候,兄弟二人就和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侍奉在武则天左右,陪她游戏开心。每每这种场合上,最少不了的一种玩意儿就是樗蒲。
不必细推也能知道,这几个人玩樗蒲时所下的赌注一定小不了,而且玩这种赌博之戏,张易之兄弟必定常是输家。
输了也无关紧要,无论他们输多少,照例可以坦然自若地玩下去,因为他们有一个好东家武则天。史书上载,由于二人很能讨武则天的欢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