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页)
今天我们对弈时,这些要诀仍旧是必须遵循的取胜之道。可见《围棋十诀》总结了围棋基本的规律,结合了前人的围棋理论和王积薪自己的实战经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能够写出如此精辟入里的围棋理论,需要有高超的棋艺,并且能把自己对围棋的理解用简炼的语言总结出来,能做到这一点的围棋高手极其罕见。
2
围棋发展到唐朝时,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唐代围棋的形制与现代围棋的差别已经不大,比如说十九道的棋盘已经成为主流,所用棋子也由先前的方形演化为圆形等。
当时行棋的规则与现今却有一些不同,比如实行座子制,即在四个星位各先放黑、白二子,下棋的顺序是白先黑后,计算胜负的原则是多子为胜等等。
和前代相比,唐朝的围棋有了长足的发展,围棋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得益于皇上的喜欢和提倡。
唐时设立棋待诏,据《新唐书·百官志》载:
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之流,皆直于别院,以备宴见。
五代也就是专门有一些饱学专能之士随时侍奉在皇上周围,以备顾问。这些人到了唐玄宗时才有了自己的名分,叫做“翰林待诏”或者“翰林供奉”。
被选为待诏的人,可以是尚书宰相,也可以是普通的校书郎,惟一的标准就是要有自己的特长。其中的一些人要负责为皇上起草文书,拟写应和文章。因为地位特殊而重要,被称为“内相”。
在官阶上,这些待诏供奉们都还保有原有的品阶,但在具体的待遇上,他们却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在皇宫内宴的时候,他们的位次通常在宰相之下,一品之上。
棋待诏便是其中之一种。
这里所说的棋,专指围棋。能成为棋待诏的必然是一些棋艺极其高超的人,他们食朝廷俸禄,许多方面类似于现在国家队的围棋高手。
棋待诏的职责主要是陪同皇上和皇子们下棋,遇到外邦来宾要求对弈的,棋待诏就去陪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