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2/4 页)
果娘子能天天陪我批阅公文就好了啊。”
虽然答得是牛头不对马嘴,但是黄硕很是受用,在他的对面盘腿坐下:“不是说今年会是一个大丰年吗?夫君怎么愁成了这样啊?跟个小老头似的,难看死了。”
诸葛亮放下了茶碗轻叹:“娘子在这里经营了多年,又不是不知道。益州这地方水土好,只要没有碰上大的天灾人祸,收成总是不错的。唉,这战乱刚结束,才过了两天的安稳日子,有些人的心思又开始火起来了。”这段时间,告法正状的、不满新法的人暴增。
其中不乏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骗阴风、点鬼火。没想到,经济复苏了,管库有了盈余,益州的人心却隐隐的有些不稳了。诸葛亮很是烦恼。
黄硕愕然:“怎么会这样呢?按道理,民众的日子越红火,政局应该越稳定才对啊。”
诸葛亮苦笑:“为夫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上,无论我们怎么做,总是难满益州大户们的意,他们要么就是说法正行为不检点,难以服众,要么就说我们荆州的将士们太骄横,搞得民心不安。”
“我看他们根本就是不满意。”黄硕笑道:“换做是我,心里也不会舒服。以前,在刘璋手里和他们两股势力说了算。而现在,最有话语权的却是夫君你们这些从荆州过来的外来户。这些益州大户们的利益还不如原来的在刘璋手里的分得多。夫君你说,他们怎么会满意?夫君难道忘了,在荆州的时候,荆州的大户们是怎么对付刘备他们的吗?”
诸葛亮觉得她确实言之有理,坐直了身子,索性把公文暂且放到了一边,认真的和她聊了起来:“那依娘子之见,我们应当如何?”
这可难住黄硕了。摸着后脑勺,她讪笑道:“我哪里有这样的本事?自古这人心就是最难测得了。亲兄弟之间为了争夺家产打得头破血流的还大有人在呢,更何况这里面牵涉到三种政治势力。”
诸葛亮摇着扇子连连颔首:“娘子所言即是。”说罢,重新拾起笔,准备继续工作。
看着诸葛亮像染了霜一样的两鬓,黄硕轻叹:“不是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吗?我只知道家和才是万事兴。在我们现代,很多的国家都是由多个党派共同执政的,他们就是最注重各个党派之间的利益的平衡了。”
由党派而不是君主来统治一个国家?头一次听到这种离奇的事情,诸葛亮觉得很有意思,提着笔询问:“他们要是有一天做不到平衡了,那又会怎么做呢?”
黄硕的脑子里像是划过了一道亮光,兴奋的叫道:“那就转移,对,就是转移矛盾。”
“转移矛盾?”诸葛亮的眼神开始变得深邃起来了,“怎么个转移法?”
“最常用的方法上发动战争。在现代,一旦国内的各种社会矛盾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政府摆不平了,他们就会对外发动战争。先煽动民族情绪,然后找机会跟别的国家打仗。这样所有人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了战争上来,国内的社会矛盾就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像机关枪一样的说完了这一长串之后,黄硕发现诸葛亮手里的扇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顿住了。他提着笔,眯缝着眼睛望着笔尖像尊雕像一样的定了格。
看到他像是听进去了,黄硕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相反心里难受得很。他真的不喜欢战争。尤其是在亲自经历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事之后。
探过身子,她轻轻地摇了摇诸葛亮拿着笔的手:“夫君,其实,就算是在现代,这也只是政府很不负责任的作法。战争对民众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真的不可取啊。”
诸葛亮放下笔,反握着她的手柔声说道:“娘子放心,为夫知道,兵者,乃凶器也。不过,现在的情况是,就算是我们不想打仗,别人也会找上门来跟我们打。与其说是被动挨打,还不如主动进攻。”
话说到了这份上,黄硕心里堵得慌。长长的吐了一口闷气,她起身收拾茶具,准备离开。
装个两走到她的身侧,轻轻地拉住她的胳膊:“娘子,如今大汉的天下是三足鼎立。你认为这样的局面会长久的维系下去吗?为夫以为合三为一是迟早的事情,可是这三人当中,谁又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打下的领地拱手让与别人呢?所以,无论如何,战事都是不可能避免的。娘子,谁叫我们身处在这样的一个乱世呢?生于乱世,以武止戈,这就是我们的命,为夫只恨自己的手段不够,不能早些结束这场战乱,让天下的民众重新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
黄硕双手端着托盘,转过身来淡笑:“夫君说的道理是没有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