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第1/4 页)
可现在,她总觉得这是一根刺,卡在心头。若景暄真有那么在意她,难道不能体会她的心?
说什么思念,为什么她上了山,看到端宸一闪而过的背影,才觉得异样呢?好像是……设计好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三九一章 谋反(上)
翻过了九十九座山,对于已经习惯翻山越岭的行人来说,也不在乎多一座了。说句实在话,俞清瑶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居然并不觉得疼痛。也许是麻木了?知晓景暄对她的利用,远不如知晓生父俞锦熙暗中想谋害她的绝望,以及心目中纯洁美貌善良的母亲居然去做外室的震惊。甚至也不如,发现亲舅父沐天恩是个花花架子,半点政治头脑也没的无奈。
她不再去怨艾自身运气为什么这么“衰”,也不憎恨身边人一个个都有“第二张面孔”,跪在佛前,她只是诚心诚意的赎罪——但愿真是她上辈子欠得债太多,所以今生来还债了。
“祈福”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受罪,然而对于俞清瑶来说,却是最佳的“疗伤”所在。每日里听暮鼓晨钟,听佛法高深的大德念经、讲述佛经故事,无事就着悠然高远的天空,时间如山涧的流水,哗哗的流淌。她的心,在这样绝对安宁、幽静的场所,渐渐沉淀下来。过往种种,如昨日死,那些激烈的爱恨交织,都淡化了。
胡嬷嬷依旧“掏心挖肺”的待她,细致入微程度,一个眼神过来,就知道要的是茶还是水,茶要几分满,水要几度热,都不用说的。可俞清瑶,不觉得感激。阮星盈依旧暗中使的她的小心机,借着端宸几次来访,总是拉着俞清瑶在场,或者说一些两人游山的乐事。俞清瑶,也不觉得难堪。
她甚至觉得自己过去太过“用心”了,哪有那么多的感情去浪费呢?
景暄又来过几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有时是端宸在,有时端宸不在。拥抱的时候。她还是能感觉那滚热的温度,熟悉的呼吸,当时觉得沉溺。仿佛快要冻死的人忽然泡进了温泉里,只想长长久久的呆在里面,不想清醒。可等人走了。她的心就冷下来,理智恢复。
她觉得自己快要裂开了。裂成两部分。一面是全新的自己,不相信眼睛所见的任何一人,不信耳朵听见的任何一声,另一个,则是得过且过——如果清醒需要切肤换骨的痛苦,何必呢?将就着吧!只要她糊涂一点,就还是景暄的妻。再糊涂一点,还是阮星盈的友。再痴呆一点,不还是俞锦熙的女儿吗?
何必聪明得自讨苦吃呢?
金乌一次次升起一次次落下,转眼漫山遍野的桃花谢了,竹叶青青,再枫树红了,果子熟了,日子在平静中飞快的过去了一年。
这一年,好生热闹。圣人早有言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自己的事情。修没修的,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可这齐家却是个大问题。端宸自负手段,原以为做亲王时后宅和平,后、宫不过是个放大的后宅。哪有他搞不定的?不想才三年过去,以前还能糊弄过去的小事,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变成惊天大案!
他的嫡子,早在即位之初就封了太子的周止戈,竟然谋反!
起因是太子的母家栾氏,太倒霉了,明明是正经的皇亲国戚,却被新皇后越家压了一头。且现在皇后还年轻,生下的儿子也是嫡子,将来再生几个,皇帝还年轻着,焉知等不到年幼皇子成年那一天?而太子,却一日日大了,不受宠爱的程度朝野尽知!这样下去,恐怕太子地位不稳!
栾氏等不得了。只要皇帝倒台,那太子就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栾氏也是正儿八百的外戚,谁还敢小瞧?联合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谋划了一场叛乱,趁端宸外出时刺杀——外人说是皇帝“真龙护体”,邪魔外道伤害不得,实情是那进宫的六位美人的背景,早被摸得七七八八,有一位蹦跶的特别厉害的,顺藤摸瓜,下个套把胆敢谋害皇帝的要犯给逮住了。
这场弑君案,不过三日就了结了,充分的说明国朝的机器运转是如何强大,也说明了栾氏是江山日下,连个像样的主谋者都找不出了。据说太子在国子监被抓的时候,整个人都呆住了,痴痴呆呆连话都不会说了。宗人府派人前去审问,出来时不得不掬一把同情之泪。
为何,因为栾家几次跟太子接触,太子的态度非常——绝不同意刺杀父皇。太子始终相信他的父皇虽然对他不太满意,但不会废黜他!知道栾家过得困难,他就给了些银亮。谁能想到栾家有这些银两,做了大逆不道之事?连控制京城侍卫军的太子腰牌,